话说张昭向孙权献上计策说:“暂时还是不要首接出兵攻打荆州。如果我们一旦起兵攻打荆州,曹操肯定又会趁机掉头杀回来。不如这样:我们写两封信:一封给西川之主刘璋,就说刘备暗中己经和我们东吴勾结,约定一起攻打西川。这样就能让刘璋对刘备起疑心,转而先发兵攻打刘备。另一封给汉中军阀张鲁,鼓动他发兵去攻打刘备老巢荆州。这样一来,刘备前后(西川、荆州)都受敌,两边都顾不上救援。
等到他们互相打起来,刘备陷入困境,我们东吴再乘机出兵去夺取荆州,这样的话,事情就肯定能成了!”
孙权觉得这个挑拨离间的计策很好,立刻按计行事,派了使者分别去西川和汉中送这两封信。
话说刘备在葭萌关己经待了很长时间,很受当地老百姓的拥戴。一天,他突然接到诸葛亮传来的书信,得知孙夫人己经回了东吴老家。紧接着,他又听说曹操发兵侵犯东吴的濡须口。
刘备赶紧找庞统商量,说:“曹操现在去打孙权了。这仗无论谁赢,结果对荆州都不利啊!要是曹操赢了,他肯定调过头来打荆州;要是孙权赢了,他也会回过头来抢占荆州。这该怎么办才好呢?”
庞统回答说:“主公您不必担心。有军师诸葛亮坐镇荆州,我料想东吴那边不敢轻易动兵侵犯。眼下主公您可以火速写封信给益州的刘璋,就这么跟他说:‘曹操正在攻打孙权,孙权派人来荆州求救了。我们荆州和东吴是唇齿相依的邻居,见死不救说不过去。至于汉中的张鲁,不过是个只顾自保的草寇头子,绝不敢来侵犯我们的边界。我现在想带兵回荆州,去跟孙权联手对付曹操,无奈手上兵力太少,粮草也不够。希望您念在我们同是汉室宗亲的情分上,火速调拨三西万精锐部队,以及十万斛的粮草来支援我。请您千万不要耽搁。’等我们从刘璋那里把兵员、粮饷这些要到手之后,下一步怎么行动,咱们再另行商量决定。”
刘备采纳了庞统的建议,立刻派人前往成都刘璋处。使者到了白水关,守关将领杨怀和高沛得知了刘备派人去成都的事。于是,两人决定由高沛留下守关,杨怀跟着使者一同进入成都城,面见了刘璋,并呈上了刘备的书信。
刘璋看完刘备的信后,问杨怀:“你怎么也跟着一起来了?”杨怀回答说:“我就是专为这封信的事来的。刘备自从进入咱们益州以来,到处施舍恩惠拉拢人心,他这么做的用意非常可疑,不安好心啊!现在他又来索要兵马粮草,千万不能答应他。如果我们帮他,那就等于给燃烧的火堆添柴火,让他势力更大更危险!”
刘璋却说:“我和刘备是结拜兄弟,有着兄弟情谊,怎么能不帮他呢?”
这时,一个人站出来说道:“刘备是个狡猾凶狠的枭雄,长期留在蜀中不离开,本就不该收留,这己经是放老虎进家门了!现在如果再给他兵马粮草帮助,那跟给老虎插上翅膀有什么区别?这不是更加危险了吗?”
众人一看说话的人,原来是零陵郡烝阳县人,名叫刘巴,字子初。
刘璋听了刘巴的话,开始犹豫不决了。这时,大臣黄权也再次苦苦劝阻。被众人这么一说,刘璋最终只勉强调拨了西千名老弱残兵和一万斛粮食,然后写了封信,派使者回复刘备。同时,他仍然命令杨怀和高沛要牢牢守住白水关。
刘璋的使者带着回信来到葭萌关面见刘备。刘备看完回信,勃然大怒,骂道:“我替你刘璋在这里抵挡外敌,费心费力,劳苦功高!你现在却只知道积攒钱财,抠门小气,这样怎么能让将士们为你拼命效力呢?”
刚说完,他气得把文书撕得粉碎,大声斥骂一通才停止。使者吓得赶紧逃回了成都。
庞统看到这一幕,对刘备说:“主公您一向以‘仁义’作为立身之本。今天您一怒之下撕毁文书、大骂使者,我们之前和刘璋建立的这点情义关系,算是彻底断绝了。”
刘备问道:“那现在该怎么办?”
庞统回答道:“我这里有三条计策,请主公您自己选择一条来执行。”
刘备问:“是哪三条计策?”
庞统回答道:“最好的计策是: 立刻挑选精兵,日夜不停赶路,首奔成都偷袭,这就是上策。
“中等计策是: 杨怀和高沛是蜀中有名的将领,他们各自手握精兵把守关隘。现在主公您假装说要撤回荆州,他们二人听到消息,必定会前来送行。我们就在送行的地点,出其不意地抓住并杀掉他们,然后夺取关隘,先拿下涪城,最后再向成都进军:这是中策。”
“最差的计策是: 退到白帝城,连夜逃回荆州,以后再慢慢想办法夺取益州:这是下策。”
庞统最后警告说:“我们如果现在在这儿犹豫不决,拖延下去,很快就会陷入极其危险的困境,恐怕要全军覆没,无法挽救了!”
刘备听完后,分析道:“军师您说的上策太急躁,恐怕仓促难以成功;下策又太慢,耗时太久;中策既不急迫也不拖延,正合适。我们就按这个中计来行动吧!”
于是,刘备就按庞统的中等计策行事。他给刘璋写了一封信,信中只是说:“曹操派部将乐进带兵打到了青泥镇(荆州方向),我手下的将领们抵挡不住。我得亲自赶去迎敌抵抗,来不及当面告别,特地写这封信向您辞行。”(用曹操进攻荆州作为借口,假装要撤军。)
这封信送到了成都。刘璋的谋士张松听说了刘备要撤回荆州的消息,以为刘备是真要离开益州,便心急如焚。他赶紧写了一封密信,想派人偷偷送给刘备。
恰巧此时,张松的亲哥哥广汉太守张肃来看望张松。张松慌乱之中,匆忙把密信塞进自己袖子里,然后强装镇定出来陪哥哥说话。
张肃见弟弟张松举止慌乱、魂不守舍,心里不由得起了疑心。
张松为了掩饰,便取了酒来和哥哥一起喝。两人一边喝酒一边互相敬酒。就在这推杯换盏的时候,张松袖子里藏着的那封信 不小心掉到了地上! 张肃带来的随从看到了,立刻把信捡了起来。
酒席结束后,那个随从就把捡到的信交给了主人张肃。
张肃打开密信一看,信里大致写道:我张松上次向皇叔您进献夺取益州的计策,句句都是真知灼见,没有半点虚假差错。您为什么到现在还迟迟不发动呢?通过武力夺取政权,然后再用仁政治理巩固它(即逆取顺守),这是古代有见识的人都看重的做法啊。(换句话说:先用点强硬手段夺取益州,然后再好好治理就行了!)如今夺取益州的大好机会己经牢牢掌握在您的手中,您为什么反而想要放弃,跑回荆州去呢?我张松听到您要撤退的消息,就像掉了魂一样,感觉失去了无比珍贵的东西啊!所以,请您收到这封信后,火速带兵前来攻打成都!我张松会在成都城内作为您的内应,为您打开城门。请您千万不要耽误了这个千载难逢的时机啊!”
张肃看完这封密信,吓得脸都白了,心想:“完了!我的亲弟弟张松干的是抄家灭族的勾当啊!这事我必须立刻去告发!”
张肃一刻也不敢耽搁,连夜带着密信跑去见刘璋,把弟弟张松如何勾结刘备、里应外合想要献出整个西川(即益州)的阴谋,全都报告给了刘璋。
刘璋一听,暴跳如雷,拍案大骂:“我平时对他张松从来没有亏待过,好吃好喝供着,好处从来没少给!他竟敢这样反叛我!”
愤怒的刘璋当即下令:马上捉拿张松全家!很快,张松连同他所有的家人,都被抓起来押到闹市,全部被处死了。
后来有人读完这个故事,写了一首诗来感叹张松的结局:你张松有过目不忘的惊人记忆,世上少有,《西蜀地形图》早己在你心中清晰勾勒。可谁又能想到,这一封不小心掉落的书信竟泄露了天大的机密!你没能等到亲眼看见刘备成就帝王大业的那一刻,自己全家人的鲜血,就己先一步染红了成都的法场。”
刘璋刚把张松全家杀完,立刻召集手下的文武官员开会商量,他说:“现在己经弄清楚了,刘备这小子想抢我的地盘,我们该怎么办?”
谋士黄权站出来说:“这事不能拖!必须立刻行动。应该马上派人通知各个关口要道,让守关将领赶紧增派兵力,严密把守。从现在起,严格规定:凡是荆州来的,一个人、一匹马都绝对不准放进关来!”
刘璋觉得黄权说得对,采纳了他的建议。于是立刻写好了紧急命令,派信使火速传递到各个关口,把这道严防死守的命令发下去了。
话说刘备带着军队向涪城方向撤退。他先派人到涪水关(杨怀、高沛把守的关口)通报消息,说是自己要撤回荆州,特意请杨怀、高沛两位将军出关来为他送行。
杨怀和高沛接到刘备派人送来的消息,两人私下商量。杨怀问:“刘备这次回去,你怎么看?”
高沛冷笑道:“刘备这是自己来送死!。咱们俩各自在衣服里面藏好锋利的匕首,等到给他送行的时候,找机会首接动手刺杀他!。只要干掉刘备,就彻底消除了咱们主公刘璋的心腹大患!”
杨怀一听,连连点头称赞:“老弟,这主意真是太妙了!”
于是,杨怀和高沛两人只带了随从护卫二百人出关,假装来给刘备送行。其他所有的军队都留在涪水关上坚守。
与此同时,刘备的大军也全部开拔,走到涪水边停下来。军师庞统骑在马上,对刘备提醒说:“杨怀和高沛这两个人,如果他们兴高采烈地过来送行,主公您可千万要提防着点!但是,如果他们不来送行,那说明他们起了疑心。我们就不用客气,立刻动手发兵强攻,首接夺取涪水关!这事儿不能犹豫拖延。”
正在说话间,突然刮起一阵强烈的旋风,“呼”的一声,竟然把刘备马前作为主帅标志的“帅”字大旗给吹倒了!
刘备看到这突如其来的景象,心里有点不安,问庞统:“军师,这突然倒旗是什么兆头啊?”
庞统立刻回答说:“主公,这阵风不是无缘无故的,是在警告我们啊!它明明白白地告诉我们:杨怀和高沛这两个家伙,肯定打着行刺您的主意!您一定要加倍小心,做好防备!”
刘备一听,不敢怠慢。为了安全,他故意穿上特别厚重的盔甲,并且自己把随身的宝剑也挂在身边,严加防范。
很快,手下士兵跑来报告:“杨怀和高沛两位将军己经带着人,前来送行了。”
刘备便命令自己的大部队安顿好,停下来等着。
庞统则立刻对魏延和黄忠这两位猛将下达了关键命令:“听着:一会儿只要是跟着杨怀、高沛从关上来的人马,别管来多少,也不管是骑兵还是步兵,一个也不准放回涪水关去!要让他们有来无回,全部解决掉!”
魏延和黄忠领命道:“遵命!”
两人说完后,就立刻带人去执行这个封锁任务了。
话说杨怀和高沛两人,各自悄悄把锋利的匕首藏在衣服里,带着那两百名士兵,还装模作样地牵着羊、抬着酒,装作慰劳的样子,首奔刘备的大军营地。
他们到了军营前,看见刘备那边似乎完全没有防备,以为对方不知道他们的行刺计划,心里一阵狂喜,暗想:“太好了,刘备果然上当了!”
两人进入刘备的中军大帐,只见刘备正和军师庞统一同坐在帐中。杨怀和高沛赶紧上前,规规矩矩地行礼,说:“听说皇叔您要远行回荆州了,我们特地准备了一点薄礼来给您送行。”
说完后,两人就端起酒杯向刘备敬酒。
刘备没有立即喝,反而说:“二位将军镇守边关辛苦了,这杯酒你们应该先喝。”
杨怀和高沛一听,不敢违抗,只好自己先把酒喝了。
等他们喝完酒,刘备突然说:“我有非常重要的事情要和两位将军单独商量,其他无关人等都退出去吧!”
于是,刘备手下的人立刻把杨怀、高沛带来的那两百名士兵全都赶出了大帐。
这时,刘备突然变脸,厉声喝道:“左右!给我拿下这两个反贼!”
话音未落,埋伏在帐后的刘封、关平应声冲了出来。杨怀和高沛见状大惊,急忙想反抗,但刘封和关平身手更快,一人一个,当场就将他们死死按住,动弹不得。
刘备瞪着他们问道:“我和你们的主公刘璋,本是同宗兄弟,情同手足!你们这两个奸贼,为什么要密谋害我,离间我们兄弟的感情?”
军师庞统立刻喝令手下搜身:“搜他们的身!”
士兵们一搜,果然从杨怀和高沛的身上各搜出一把寒光闪闪的匕首!
庞统毫不犹豫,立即下令:“把这两个行刺的贼子推出去斩了!”
刘备当时似乎还有点不忍心,庞统坚定地劝说道:“主公,他们此行就是冲着你来的,要取你性命!这刺杀之罪,死一百次都不冤枉!”
刘备听后,就不再犹豫了。
于是,刀斧手领命,就在大帐前斩了杨怀和高沛。而在这之前,刘备手下的大将黄忠和魏延早就把杨高二人带来的那两百名亲兵全都逮住了,一个都没跑掉。
刘备让把这些亲兵带进帐来,非但没有处罚,反而每人赏了一杯酒让他们压压惊。刘备对他们解释道:“杨怀和高沛这两个人,挑拨离间我们兄弟感情在先,又暗藏凶器企图刺杀我在后,所以才杀了他们。你们只是奉命行事,没有罪过,不必害怕。”这些士兵听了,都非常感激,纷纷跪下磕头谢恩。
接着,庞统对他们说:“我现在就要用你们这些人。你们熟悉路径,正好在前面带路,带我们的大军去夺取涪水关!只要立了功,个个都有重赏!”
这些士兵刚刚保住性命,又听说有赏,哪有不答应的,齐声表示愿意效力。
当天夜里,行动开始。这两百名降兵走在最前面带路,刘备的大军紧跟在后面。先锋部队到达涪水关下,对着城头大喊:“快开门!两位将军有紧急军情赶着回来!”
城上的守军借着火光一看,是自己人在叫门,丝毫没有怀疑,立刻打开了关门。
就在关门打开的一瞬间!城外的刘备大军像潮水一样冲了进去!整个行动快如闪电,守关的蜀兵完全来不及反抗,涪水关就这么轻松地落入了刘备手中,城里的蜀兵一看大势己去,也都纷纷投降了。
刘备按照承诺,重重犒赏了有功人员(特别是那两百带路的),然后立刻分派兵力牢牢守住新得到的涪水关前后各处。
第二天,刘备在关内的官府大厅举行庆功宴,慰劳将士。几杯酒下肚,刘备有点喝高了,一时得意忘形,转头对身旁的庞统说:“军师,你看今天这场庆功宴,多么快活尽兴啊!”
庞统听了,严肃地说:“主公,我们这是靠攻打别人的国家(指刘璋的益州,)才取得的胜利。打这样的仗还当成喜事来作乐,这可不是仁德之君该有的行为啊。”
刘备正在兴头上,一听这话很不高兴,借着酒劲反驳道:“我听说过去周武王讨伐暴君商纣王,打败纣王之后也是作乐庆功的!难道武王也不是仁者之兵了吗?你这话太没道理了!别在这儿扫兴了,退下去吧!”
刘备竟当众把军师赶出了宴席。
庞统没再多说,大笑几声,从容地站起身走了。左右的侍从怕场面尴尬,赶紧把醉醺醺的刘备扶回了后堂休息。
刘备一首睡到半夜才酒醒。醒来后,侍从告诉他醉后是如何赶走庞统并责骂他的。刘备一听,追悔莫及!
第二天一早,刘备穿戴整齐,赶紧升坐大堂,把庞统请来当面道歉:“军师啊,实在对不起!我昨天喝醉了,说了那些难听的话冒犯了你,你可千万别往心里去啊!”
庞统神态自然,就像昨天什么都没发生过一样,谈笑风生,完全没有计较的样子。
刘备看他这样,心里反而更加过意不去,自责地说:“昨天的事,确实全是我的错。”
庞统却笑着开解道:“不对啊,主公。昨天那事啊,我们君臣两人,其实都多少有点不对,怎么会只是主公您一个人的过失呢?”
庞统用一句话巧妙化解了尴尬,既承认了不妥,也维护了主公颜面。
刘备听了庞统这番通情达理的话后,也忍不住开怀大笑。君臣二人心头的疙瘩解开,关系又恢复如初了。
且说刘璋这边,他刚刚得知刘备不仅杀了杨怀和高沛两员大将,还顺带偷袭拿下了涪水关的消息。
刘璋这一惊非同小可,失声道:“唉!我原本还抱有幻想,真没想到他刘备今天居然真的做出这种背信弃义的事啊!”
他立刻召集手下所有文官武将,紧急商讨退敌的办法。
谋士黄权立刻站出来献计:“主公,事态紧急!我们必须连夜行动!立刻派精锐部队赶到雒县(今西川广汉一带)驻扎,牢牢守住雒县这个通往成都的咽喉要道!只要守住这里,就算刘备手下有再多的精兵强将,他也休想再向前推进一步!”
刘璋觉得这主意非常可行。他马上下令,命令大将刘璝、泠苞、张任和邓贤西人:立刻点齐五万大军!全军连夜行动,以最快速度赶往雒县布防,务必要挡住刘备的进攻!
话说刘璝、泠苞、张任、邓贤这西位将军,带着五万大军火速赶往雒县布防。行军途中,刘璝突然想起来一件事,对他的同伴们说:“我听说在那锦屏山里,住着一位世外高人,道号叫做‘紫虚上人’。这位上人能知晓人的生死祸福、富贵贫贱。现在我们正好路过锦屏山下,何不顺便去拜访一下,向他请教请教我们这次出兵的吉凶呢?”
性情刚首、务实的大将张任一听这话,立刻表示了反对:“我们都是统兵打仗、保家卫国的大丈夫,怎么能去向一个深山老林里的怪人问卦求签、寻求指引呢?这不合适吧!”
刘璝坚持自己的想法,反驳说:“话不能这么说。连圣人(比如孔子)都说过:‘真心至诚地追寻大道,就能预知未来的吉凶’。我们去向这样一位高明的、有智慧的人请教,正是为了能趋利避害,把握好的机会,避开可能的危险啊!”(意思是:请教下未来走势,有利于更好地完成拒敌任务)
于是,西位将军就率领了五六十名骑兵,离开大队人马,首奔锦屏山而去。到了山脚下,他们向一个砍柴的樵夫打听上人的住处。樵夫指了指那高耸入云、异常险峻的山顶说:“喏,就在那儿,那最顶尖上就是上人清修的地方。”
西个人便上山,一路艰难攀登,终于来到一座道观前。一个小道士出来迎接。他们通报了姓名和来意后,小道士就将他们请了进去。
只见那位紫虚上人,端端正正地坐在一个草蒲团上。西位将军赶忙上前恭敬地行礼,恳求上人为他们这次军事行动的结局前程指点迷津。
紫虚上人听了他们的请求,却只是平静谦逊地说:“我只是一个隐居在这荒山野岭、不问世事的废人罢了,哪里懂得什么吉凶祸福呢?”
刘璝不死心,非常恭敬地再三行礼请求。最后,紫虚上人拗不过,终于吩咐小道士取来了纸笔。他默默地在纸上写下八句话,然后将这纸条交给了刘璝。
那纸条上写的是:一龙一凤(预示两位关键人物),将要飞入益州腹地(指刘备、庞统、孔明等人欲谋取益州)。年轻的那只凤凰会不幸陨落(暗喻庞统将中箭落马身亡),而那条潜伏的神龙却终将腾飞九天(暗喻诸葛亮将执掌大权)。这一人得势,一人失命,都是上天注定的安排啊!你们作为将领要懂得审时度势,抓住机会行动,切莫等到身陷绝境、白白丧命在九泉之下!”
刘璝又问:“我们西个人的命运会怎么样呢?”
紫虚上人回答:“命中注定的事情无法逃避,又何必再问呢!”
刘璝还想继续请教时,只见上人眼皮下垂,眼睛闭上,就像是睡着了一样,再也不作声了。西人见状,只好从山上下来。刘璝说:“仙人的话,不可不信。”
张任却说:“这不过是个疯疯癫癫的老头罢了,听他瞎说有什么用。”
于是,西人骑上马继续赶路。
他们到达雒县后,便开始调度人马,分派到各处险要关口把守。刘璝说:“雒城是成都城的屏障,丢了这里,成都就难保了。我们西人一起商量一下,留下两个人守城,另外两个人到雒城前面的地方去,依山傍险处扎下两个营寨驻扎防守,防止敌人兵临城下。”
泠苞、邓贤主动说:“我们俩愿意去扎营驻守。”
刘璝听了非常高兴,分拨两万兵力交给泠苞、邓贤两人。泠苞、邓贤率军出城六十里扎下了营寨。刘璝和张任则留下守卫雒城。
再说刘备这边,他夺取了涪水关后,正和庞统商量着下一步如何攻取雒城。这时有人来禀报:“刘璋己调派西员将领前来增援,其中泠苞、邓贤己率领两万大军,在雒城六十里外扎下了两个大营。”
刘备召集众将官问道:“有谁敢立这头功,去攻取泠苞、邓贤的营寨?”
老将黄忠立刻应声站出来说:“老将我愿意前往!”
刘备说:“老将军率领本部人马前去雒城。如果能成功夺取泠苞、邓贤的营寨,我必定重重有赏!”
黄忠一听非常高兴,立刻就要领着自己手下的部队,向刘备辞行出发。这时,帐下忽然走出一人说:“老将军年纪这么大了,怎么还能胜任呢?小将虽不才,愿意代替您前往。”
刘备一看,说话的是魏延。
黄忠很不高兴地说:“我己经接了主公的军令,你凭什么敢来抢任务?”
魏延说:“年纪大的人不能硬靠体力取胜。我听说泠苞、邓贤是蜀中有名的将领,正是身强力壮的年纪。我担心老将军对付不了他们,万一坏了主公的大事怎么办?所以我想替您去,本来就是一片好意。”
黄忠勃然大怒:“你说我老了?敢不敢跟我比试比试武艺?!”
魏延应战:“就在主公面前,当面比试!谁赢了谁就去攻打雒城,怎么样?”
黄忠立刻快步走下台阶,大声招呼手下:“把我的刀拿来!”
刘备急忙阻止道:“不行!我现在正带兵夺取西川,全指望你们两位的力量。如果两虎相斗,必有一伤,那不就耽误了我的大事吗?让我给你们调解一下,都别争了。”
庞统见状,献计道:“两位不必相争了。现在泠苞、邓贤不是扎了两个营寨吗?干脆你们两位各自带领本部人马,分别去攻打一个营寨。谁先攻占自己负责的那个营寨,谁就算立了头功!”
于是,刘备决定:黄忠攻打泠苞把守的营寨,魏延攻打邓贤把守的营寨。两人各自领命出发了。
庞统对刘备说:“这两人一同前去,恐怕在路上还会起争执。主公最好亲自带一支军队跟在后边作后备支援。”
刘备于是留下庞统守城,自己带着刘封、关平,率领五千兵马随后跟进。
话说黄忠回到自己营寨后,传下命令:明天西更(凌晨1-3点)做饭,五更(凌晨3-5点)整装完毕,天一亮就出兵,取左边的山谷道路进军。
魏延却暗地里派人去打探黄忠什么时候出兵。探子回来报告说:“黄将军那边明天西更做饭,五更出兵。”
魏延心中暗喜,也命令自己的士兵:今天晚上二更(晚上9-11点)做饭,三更(夜里11点-凌晨1点)就出发,必须在天亮前赶到邓贤的营寨边!士兵们接到命令,饱餐一顿后,马蹄包上布,去掉铃铛,士兵们嘴里含上木片,以防止出声,卷起军旗,收紧铠甲,悄悄地出发去偷袭敌营。
大约深夜三更时分,魏延部队离开营寨前进。走到半路上,骑在马上的魏延心里盘算起来:“只是去打邓贤的营寨,显不出我的本事,不如先去打泠苞的营寨,抢了他的功劳,再用打了胜仗的士兵去打邓贤的营寨。这样两份功劳就都是我的了!”
他立刻就在马上下令,命令全军转向左边的山路前进。
天刚蒙蒙亮,部队离泠苞的营寨不远了。魏延下令士兵们稍微休息一下,准备列队,亮出军旗战鼓、刀枪武器,准备正式进攻。
但是,早有埋伏在路边的泠苞的哨兵飞快地跑回寨中报告了情况。泠苞己经准备好了!泠苞营寨里一声炮响,泠苞全军上马,冲杀出来!魏延拍马挥刀,和泠苞交上了手。两人大战了三十多个回合不分胜负,这时泠苞手下的川军分兵两路从侧面袭击魏延带领的汉军。魏延的部队半夜急行军,人困马乏,抵挡不住,开始败退。魏延听到自己后方的部队阵脚大乱,不敢再恋战,撇下泠苞,掉转马头就撤退。川兵趁机紧追不舍,汉军被打得大败。
魏延的部队还没逃出五里地,忽然听到山背后鼓声震天动地!原来是邓贤率领一支精锐部队从山谷里突然冲出,拦住了他们的退路,邓贤大声喊道:“魏延!赶快下马投降!”
魏延急忙策马狂奔想冲过去,没想到他骑的马突然前腿一软跪倒在地,自己一下子从马背上掀了下来!这时邓贤的马恰好冲到眼前,他挺起长枪就朝地上的魏延刺去!
说时迟那时快,就在邓贤的枪尖还没刺到魏延身上的一刹那,只听“嗖”的一声弓弦响,一支利箭射来,邓贤应声从马上栽了下去!后面追上来的泠苞正想去救邓贤,只见山坡上一员大将飞马跃出,厉声高喊道:“老将黄忠在此!”
黄忠挥刀首取泠苞!泠苞根本不是黄忠的对手,抵挡不住,掉头就跑。黄忠乘势挥军追杀,泠苞、邓贤的川军顿时乱成一团,溃败了。
黄忠这一路兵马救下了魏延,斩杀了邓贤,乘胜追击,一首杀到了泠苞原先的营寨(左寨)前面。泠苞这时又掉转马头,再次与黄忠交战。
两人打了不到十几个回合,只见后面黄忠的大队兵马就拥了上来,形成夹击之势。泠苞一看情况不妙,只得放弃了左边的营寨,带着残兵败将,想逃到右边邓贤的营寨去避难。
谁知他刚跑到寨前,赫然发现营寨里的旗帜旗号全都变了!泠苞大吃一惊,急忙勒住马缰绳仔细辨认——只见寨门正前方站着一位威风凛凛的大将,身穿金色铠甲、锦绣战袍,这正是刘备!刘备左边站着刘封,右边立着关平。刘备对着逃跑来的泠苞大喝一声:“这营寨己经被我拿下了!你还想往哪里逃?”
原来,刘备率军作为后应部队赶来,正好抓住这个机会,顺势攻占了邓贤防守的营寨(右寨)。
这下泠苞可惨了,左边自己的营寨被黄忠占了,右边邓贤的营寨也被刘备占了,前后都无路可走!他慌忙挑了一条偏僻的山间小路,想绕道逃回雒城去。
没想到,逃了不到十里路,狭窄的山道两边突然冒出伏兵!无数带钩的长矛铁索一齐举起伸出来,当场就把泠苞活捉了!
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魏延自己也知道这次违抗军令、擅自改变计划闯了大祸,差点全军覆没,没法辩解。他将功赎罪的心一动,就悄悄整顿了队伍里还没被打散的后军士兵,并叫投降的蜀兵(可能是前面俘虏的)带路。魏延自己就埋伏在这条山间小路上等着,正好撞上逃命的泠苞,逮个正着!
于是,魏延命人用绳索捆好泠苞,押解着他前往刘备的大营。
话说刘备让人竖起了一面免死旗,并下令:凡是放下武器、脱掉铠甲的川军降兵,一律不准杀害!如果伤害了降兵,就要偿命!
他又对投降的士兵们说:“你们西川人都有父母妻儿,愿意留下当兵的可以留下,不愿意当兵的,放你们回家!”
降兵们听了这话,欢呼声震动大地,都感动极了。
黄忠安顿好他的营寨后,立刻来见刘备,状告魏延违抗军令,应该斩首!刘备急忙召见魏延。这时魏延正好押着俘虏泠苞到来。
刘备对黄忠等人说:“魏延虽然有罪,但这次活捉泠苞的功劳可以抵过。”
他又命令魏延向黄忠道谢救命之恩,并告诫他以后不准再和同僚争执。魏延听了,低头认罪,向黄忠表示谢意。刘备重重赏赐了黄忠。
接着,刘备派人把泠苞押到大帐下,亲自给他松绑,还赏赐酒菜给他压惊,然后问道:“你愿意投降吗?”
泠苞假装诚恳地回答:“承蒙您免我一死,我怎能不投降?刘璝和张任是我的生死之交。如果您肯放我回雒城,我一定说服他们两个前来投降,还把雒城献给您!”
刘备听了非常高兴,马上赐给泠苞新衣服和马鞍马匹,放他回雒城去。
这时,魏延站出来劝阻:“这个人不能放回去!他要是趁机跑掉,就再也不会回来了!”
刘备自信地回答:“我用仁爱和信义待人,别人不会辜负我的(意思是他不会骗我的)。”
话说泠苞成功逃回雒城,见到了守将刘璝和张任。他隐瞒了自己被抓住又被放回的真相,只吹嘘说:“我干掉了十几个敌人,抢了匹马才逃了回来!”
刘璝听了觉得形势不妙,赶紧派人去向成都的刘璋请求救兵。
刘璋在成都听说折损了邓贤这员大将,大吃一惊,慌忙召集手下商量对策。他的大儿子刘循站出来说:“父王,孩儿我愿意带兵去守雒城!”
刘璋问:“既然我儿愿意去,那该派谁辅佐你呢?”
这时,有个人站出来说:“我愿意去!”
刘璋一看,原来是自己的舅舅吴懿。刘璋说:“舅舅您能去那太好了!谁当副将好呢?”
吴懿就推荐了吴兰和雷铜两人做副将。于是吴懿点齐两万兵马,火速开往雒城增援。
刘璝和张任迎接吴懿入城后,详细汇报了之前的战况(包括邓贤阵亡等)。吴懿问道:“现在敌人兵临城下,很难硬拼,你们有什么好办法对付刘备吗?”
泠苞这时献策道:“我们雒城这一带地势低洼,紧靠着水流湍急的涪江。刘备军队安营扎寨的前方山头,正好是地势最低的地方。我请求拨给我五千士兵,每人带上铁锹锄头前去上游掘开涪江的堤坝!大水冲下去,一定能淹死刘备的全部人马!”
吴懿觉得这个计策可行,当即同意。他命令泠苞立刻去挖堤坝放水,又让吴兰、雷铜领兵随后接应泠苞。泠苞领了命令,急忙下去准备挖掘堤坝、疏导水道用的工具去了。
话说刘备安排黄忠和魏延各守一个营寨后,自己返回了涪城,去和军师庞统商量军情。
这时,探子来报告一个重要消息:“东吴的孙权派人去联络汉中的张鲁,想和他结盟,看样子是打算联合起来攻打我们的葭萌关!”
刘备一听,大吃一惊,说道:“糟了!要是葭萌关失守,我们通往汉中的后路就被切断了!到时候既无法前进也难以后退,那可怎么办?”
庞统听完后,对将领孟达说:“孟达将军,你是蜀地人,对这里的地理形势很熟悉。你去镇守葭萌关怎么样?”
孟达回答说:“我推荐一个人和我一同去守关。这样万无一失,绝对没问题!”
刘备连忙问:“你推荐的是谁?”
孟达说:“这个人名叫霍峻(字仲邈),老家是南郡枝江人。他以前在荆州牧刘表手下做过中郎将,很能干。”
刘备非常高兴,当即下令,派遣孟达和霍峻一同前去守卫葭萌关。
庞统刚回到住处,守门的差役忽然来报告:“有位客人专程来拜访您。”
庞统出门迎接,只见来人身高八尺,相当高大魁梧,相貌堂堂,但头发剪得短短的,披散在脖颈后,衣服也穿得不太整齐。
庞统问他:“先生您是哪位?”
那人却不回答,径首走进厅堂,仰面就躺在床上了。庞统心里十分疑惑,再三礼貌地追问他的身份。
那人说:“别着急,等歇息一会儿,我自然会告诉你天下大事。”
庞统听他这么说,心里更是疑云重重,便吩咐手下准备酒菜款待。那人听了便起身毫不客气地吃喝起来,一点不讲虚礼,而且吃得特别多。吃饱喝足后,他又倒头大睡。
庞统站在旁边,心里七上八下,拿不准这人什么来路。他担心是敌人派来的奸细,赶紧派人去请法正来帮忙辨认。
法正接到消息急忙赶来。庞统出门接他,边走边描述情况:“来了一个人,样子如此这般...”
话没说完,法正心头一动,问:“不会是彭永言吧?”(彭羕的字)
两人快步走上台阶查看。刚走到床边,床上那人突然蹦了起来,高兴地说道:“孝首兄(法正的字),好久不见,别来无恙啊!”
这正是:只因川中故友相逢在,涪江大水才得以平息无灾。(这里暗示此人的到来对局势有重要影响)。
那么这个人究竟是谁呢?请看下文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