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军事部门架构确定之后,营地迅速掀起了一股练兵热潮。
清晨,当第一缕阳光还未完全穿透薄雾,训练场上己是喊声震天。
萧战作为副团长,亲自督练。作战一队正在进行高强度的体能训练,负重长跑、攀爬障碍,队员们一个个汗流浃背,但眼神中却透着坚韧。
李强队长在一旁大声呼喊着口号,激励着队员们:“再快点!这点强度就受不了了?我们要成为战场上的无敌之师!”队员们咬紧牙关,步伐愈发坚定。
作战二队则在赵刚的带领下,专注于战术演练。
他们模拟各种复杂的战斗场景,从丛林突袭到城镇巷战,每一个细节都反复推敲。
赵刚手持地图,详细讲解着战术要点:“这里是敌人的防御薄弱点,我们要以最快的速度突破,然后包抄他们的侧翼,打他们个措手不及。”
队员们认真聆听,不时提出自己的见解,相互交流完善战术。
侦察小队在王虎的带领下,穿梭于营地周边的山林中,进行侦察与反侦察训练。
王虎教导队员们如何利用自然环境隐藏身形,如何识别敌人留下的蛛丝马迹。
“记住,任何一点异常都可能是重要线索,我们不能放过任何细节。”
王虎低声说道,队员们小心翼翼地观察着西周,不放过任何一个可疑之处。
狙击小队在张燕的指导下,进行精准射击训练。
她们俯卧在草地上,眼睛紧紧盯着远处的靶标,调整呼吸,扣动扳机。
“呼吸要平稳,瞄准目标的要害,一击必杀。”张燕在一旁提醒着队员们。
清脆的枪声在山林间回荡,每一次枪响都伴随着队员们对精准度的追求。
与此同时,营地的军工厂也传来了好消息。
经过张工、李老和一众技术人员的日夜奋战,军工厂终于正常运转起来。
随着机器的轰鸣声,第一枚子弹成功出厂。
工人们兴奋地围在生产线旁,看着一颗颗崭新的子弹整齐排列,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笑容。
张工拿起一颗子弹,仔细端详着,眼中满是欣慰:“这可是我们军工厂的心血结晶,质量绝对过硬。”
李老在一旁点头赞同:“有了这批子弹,我们在武器弹药方面就有了一定的保障。”
然而,在喜悦之余,新的问题也摆在了眼前。
随着对武器装备需求的不断增加,制造新型枪支的构想也在吴昊天和技术团队的脑海中逐渐成型。
他们设想制造一种更适合缅北复杂地形作战的突击步枪,具备高精度、高可靠性和较强的火力持续性。
但要实现这个构想,面临的首要难题就是军工厂工人的短缺。
现有的工人数量,仅能维持当前子弹的生产以及一些简单武器的维修。
要制造新型枪支,需要更多熟练掌握机械加工、枪械组装等技能的工人。
吴昊天召集张工、李老等人商讨对策。“目前我们的工人严重不足,这会大大影响新型枪支的研发进度。大家有什么好的想法?”吴昊天皱着眉头说道。
张工沉思片刻,说道:“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方面,在营地内部选拔一些有机械基础、学习能力强的人,进行短期培训,让他们进快上手。另一方面,看看能不能从周边地区招募一些有经验的工人。”
李老点头表示赞同:“内部选拔培训可行,但需要时间,周边招募的话,要注意安全问题,毕竟我们这情况特殊,得防止消息泄露。”
吴昊天思索后说道:“先在营地内部发布招募通知,鼓励大家踊跃报名参加培训。同时,让情报联络部留意周边地区,看看有没有合适的人选,但一定要确保安全和保密。”
于是,营地内很快张贴出了招募通知,不少年轻人纷纷前来报名,希望能为军工厂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而情报联络部也开始西处打探消息,寻找可能的工人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