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容云歌于那场盛大的法会上,凭借着对佛法超凡入圣的见解,一举成名,声名如雷鸣般响彻西方,在佛法界瞬间化身为如日中天的超级巨星。也不知是哪位极具传播天赋的妙人,传出了“听君一席经,得大乘教化,可见如来”这般神乎其神的话语。此言一出,宛如一阵强劲的东风,刹那间,西方的和尚们如同潮水般,从各个角落涌向慕容云歌所在的王府。
这几日,王府门前那场面,当真是热闹非凡。前来“取经”的和尚们排起的队伍,恰似一条蜿蜒盘旋的长龙,望不到头。这些和尚,形态各异,犹如世间百态的缩影,令人大开眼界。慕容云歌见状,顿时兴致盎然,决定逐个接见这些和尚,权当给自己找点乐子,解解平日里的烦闷。他还自我调侃地美其名曰:“总不能让这群满怀期待的大德高僧们失望而归,连他们心中所盼的‘真佛’都见不着吧。”
第一个踏入王府厅堂的,是个眉清目秀的小和尚,瞧模样也就十二三岁,浑身透着一股灵动的机灵劲儿。慕容云歌看着他,脸上浮现出和蔼的笑容,轻声问道:“小师傅,你几岁便出家了呀?”小和尚赶忙双手合十,规规矩矩地行礼,奶声奶气地回答道:“回王爷,小僧自幼便在寺庙里长大,打小就出家啦。”
慕容云歌摸了摸下巴,眼神中闪过思索的光芒,片刻后缓缓说道:“小师傅自幼就与佛结缘,这就好比一颗纯净无暇的种子,恰好落入了佛法这片肥沃的净土之中。你看,道家讲‘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与佛家所追求的本心清净,其实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你从小在寺庙的清净环境里成长,没有过多受到尘世喧嚣的纷扰,就如同在自然纯净的温室中绽放的花朵。然而,这温室虽好,却也让你少了些尘世的历练。日后啊,你得多去尘世中走走,以佛家那慈悲为怀的心,去观察世间的百态万象,如此才能真正领悟佛法的博大精深。就像你虽己在佛法的土壤里扎下了根,但还需要用世间的种种经历作为养分,才能茁壮成长为那参天的菩提树呀。”小和尚歪着脑袋,眼睛忽闪忽闪的,似懂非懂地点点头,那懵懂可爱的模样,逗得慕容云歌忍不住笑出声来。
紧接着,一个五大三粗的和尚迈着大步走进来。只见他满脸横肉,胳膊粗壮得比一般人的大腿还粗,往那一站,颇有几分气势。慕容云歌上下打量了他一番,眼中满是好奇,开口问道:“这位师傅,看你这强壮的体格,出家前是从事什么营生的呀?”大和尚嘿嘿一笑,挠了挠头,憨声憨气地说:“王爷,不瞒您说,出家前俺就是个杀猪的。”
慕容云歌一听,顿时乐了,说道:“哎呀,从杀猪的摇身一变成为和尚,这转变可真是不小啊!想你当初杀猪时,手起刀落,杀生确实不少。但这世间万物,因果循环,丝毫不爽。佛家不是讲‘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嘛,你如今投身佛门,就如同在黑暗中找到了光明的方向。道家也说‘福祸相依’,你之前造下的杀业,如今正好可以通过虔诚地修行佛法来化解。往后啊,你得把以前对付猪的那股狠劲儿,用在对自身贪嗔痴的克制上,好好修行,说不定日后能成为一代德高望重的高僧呢!”大和尚听着慕容云歌的话,眼睛越睁越大,仿佛看到了新的希望,连连点头称是,那憨厚老实的模样,实在是让人忍俊不禁。
随后,一个瘦巴巴的和尚慢悠悠地走进来,看上去身形单薄,弱不禁风。慕容云歌关切地问:“师傅,你出家前又是做什么生计的呢?”瘦和尚有气无力地叹了口气,说道:“王爷,小僧出家前是个卖草席的,奈何生意实在难做,生活过得艰难困苦,无奈之下才选择出家,希望能寻求解脱。”
慕容云歌脸上带着温和的笑容,说道:“卖草席啊,这草席虽说普通,却能为人们提供休憩的地方,这其实也是一种布施呀。你看,这不就和佛家的利他思想相契合嘛。道家讲‘有无相生’,你别看卖草席没赚到什么钱,生活困苦,但说不定这困苦就是你与佛结缘的重要契机呢。如今你出家了,就好比把那微薄的卖席善念,投入了佛法的浩瀚大海之中,说不定能就此掀起巨大的智慧波浪。往后你在修行的时候,要学会从这平凡的过往中,领悟佛法的非凡之处,可千万别小瞧了自己曾经卖草席的这段经历呀。”瘦和尚听后,微微皱眉,陷入了沉思,似乎对自己的过往有了全新的认识。
又进来一位气质出众的和尚,慕容云歌打量一番后,猜测道:“师傅,观你气质不凡,出家前莫不是大户人家的公子?”和尚微微一笑,眼中闪过一丝过往的回忆,点头道:“王爷慧眼如炬,出家前小僧确实是大户人家的公子,家中家财万贯,可即便如此,却总感觉内心空落落的,所以才出家,希望能寻得内心的安宁。”
慕容云歌神色变得认真起来,点点头,语重心长地说:“你看,道家讲‘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你虽出身富贵,享受着荣华富贵,却在这繁华之中迷失了自己的内心。佛家追求的,便是去除贪嗔痴,你从繁华走向清净,这是一个沉淀自己的过程。就好比一杯浑浊的水,想要变得清澈,就必须经过沉淀。你放下家财,投身佛门,正是在让自己的内心沉淀下来。往后修行,你得把曾经对财富的追求,转化为对佛法智慧的追寻,如此才能找到真正的内心安宁。”这位和尚听后,面露敬佩之色,深深作揖,对慕容云歌的见解佩服得五体投地。
就这样,慕容云歌每日都在王府中接待着形形色色的和尚,这些和尚的出身可谓五花八门,千奇百怪。有个和尚出家前是个说书的,慕容云歌见到他后,笑着说:“你说书的时候,用生动的言语为众人讲述世间的各种故事,这和佛家的传法其实有着相似之处。只不过,以前你讲的是世俗故事,现在呢,你要讲佛法故事,用佛法的智慧去启迪众人。道家讲‘道可道,非常道’,你得用巧妙的言辞,把这难以言说的佛法真谛,传递给更多的人。”
还有个和尚,出家前竟是个小偷。慕容云歌看着他,表情严肃却又带着一丝调侃地说:“你以前偷东西,那是因为心有贪念。但换个角度看,这也说明你有‘取’的能力,只是用错了地方。如今你在佛门,要学会‘取’佛法的智慧,‘取’慈悲与善良。就像道家说的‘反者道之动’,你从偷窃走向修行,这是一种反向的转变,是走向正道的良好开端。往后啊,可得把这‘取’的本事,都用在正途上。”那小偷出身的和尚,听得满脸通红,既羞愧又感激地点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