嫡子惊世,踏血登帝阙
嫡子惊世,踏血登帝阙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嫡子惊世,踏血登帝阙 > 第44章 书中自有黄金屋

第44章 书中自有黄金屋

加入书架
书名:
嫡子惊世,踏血登帝阙
作者:
三生梦浅
本章字数:
5486
更新时间:
2025-06-01

没一会儿,小絮儿便捧着一叠宣纸款款步入芳华园。

萧瑾瑜接过宣纸,指尖在纸面上轻轻一抚,含笑向众人道:

“诸位兄长姐妹请看,这便是我多次试验,方才研制出的新纸。”

园中众人闻言纷纷聚拢过来。

唯独七妹萧淑舒仍独坐一隅,纤纤玉指在焦尾琴上轻拢慢捻,时而拨动琴弦试音,时而闭目凝神轻抚琴弦,对这边的热闹充耳不闻。

萧瑾瑜将一张“云纹宣”平铺在石桌上,纸面细腻如绸,迎着日光竟隐有流云暗纹浮动。

大兄萧靖安原本只是随意一瞥,却在看清纸张纹理的刹那,眸光骤然凝住。

他轻轻抚过纸面,指腹感受着那不同于寻常麻纸的柔韧触感,眼底闪过一丝讶异。

“这纸……”

他低声道,指尖微微用力,纸张却纹丝不动,毫无脆裂之相。

“经纬密而不僵,柔而不软,竟比市面上新出的竹纸更韧,比麻纸更润。”

忽将纸张对着日光细看,声音陡然发紧。

“此物巧夺天工,竟似揉碎了月光织就的云锦一般。”

萧瑾瑜闻言轻笑,温声道:

“大兄慧眼,此纸洁白如玉,不洇不涩,落墨如缀露,留白似凝脂,最宜书画。”

萧靖安闻言,眼中惊叹更甚。

他对文房西宝极为挑剔,寻常纸张根本入不了他的眼,可眼前这“云纹宣”却让他爱不释手。

他忍不住又取了一张。

“纹理天成,墨色必能层层晕染,若以此纸作画……”

萧瑾瑜见他如此痴迷,心中暗喜,这正是他想要的效果。

不仅大兄萧靖安如此,其余兄弟姐妹同样惊叹。

萧淑玉早己按捺不住心中雀跃,莲步轻移间裙裾生香,比起那案上宣纸,她更在意六哥哥笔下风骨,恰似七妹萧淑舒醉心琴道时那般的痴态。

“六哥哥,快些动笔让妹妹开开眼,还有你可要教妹妹技法,不许藏私。”

她杏眸晶亮,指尖轻轻拽了拽萧瑾瑜的袖子,撒娇似的催促道。

“都依你就是。”

萧瑾瑜唇畔噙着一抹温润笑意,执起狼毫在端砚上轻旋半周,待墨汁饱蘸笔锋,悬腕于宣纸上略作凝思。

忽而腕底生风,但见狼毫游走如龙蛇竞走,墨痕深浅间自有一派清贵气度。

他择的是宋真宗御笔《劝学诗》,当然,也是有目的的,花满楼扬名还不够,他同样要在朔风书院造势。

他相信,以二兄的智慧,会明白他心中所想。

“六妹妹且看这笔势。”

萧瑾瑜腕骨悬空三寸。

“我这一派讲究三锋交替,中锋立骨,侧锋取妍,偏锋求变。”

笔尖突然斜切入纸,墨色顿时分出浓淡层次,宛如水墨晕染。

萧淑玉瞪大眼睛,看着“富”字第一笔竟真如他所说。

起笔藏锋如豹首蓄势,行笔中段突然侧锋横扫,末尾轻提回腕,活脱脱一条昂首摆尾的墨龙。

“横画要如阵云千里。”

他自顾自写下“不”字。

那长横起笔微凹,中段略拱,收笔处竟似有弹性般微微上挑,真如远眺地平线上涌动的云阵。

见萧瑾瑜当真现场教学,便是素来持重的二兄萧纯如,也不由轻振袍袖,趋前细观。

此时大兄萧靖安不自觉地并指虚握,随着六弟的笔势在空中摹画,二兄则凝眸于纸上游走的墨痕。

最激动的当属萧淑玉,她突然发现“儿”字的竖钩转折处,墨迹呈现出奇特的“双色效果”。

外侧苍劲如枯藤,内侧却柔润似新柳。

“这叫‘渴润相生’。”

萧瑾瑜笔锋突然在砚边刮擦,毫尖半干时猛然下压,沙沙声中,“前”字竖撇竟真如月照沙地,飞白处似有银光流动。

萧淑玉忍不住伸手去摸,指尖却被萧瑾瑜用笔杆轻轻一敲。

“傻妹妹,墨未干呢。”

很快,《劝学诗》便跃然纸上。

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

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

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

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

出门莫愁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

男儿欲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

萧瑾瑜放下笔,继续说道:

“书法之道,不在快慢,而在笔意。起笔要稳,行笔要畅,收笔要利落,不可拖沓。”

萧淑玉连连点头,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六哥哥,恨不得把他的每一个动作都刻进脑子里。

而后看着这一贴字。

字字清雅,却又透着一股潇洒不羁的韵味。

萧淑玉看得心醉神迷,忍不住伸手轻轻抚过纸面,指尖小心翼翼地避开未干的墨迹,生怕弄花了这珍贵的墨宝。

萧靖安仔细观察,突然倒吸一口凉气。

他分明看到“梁”字三点水竟用了三种不同技法。

首点如坠石,次点似兰叶,末点若露珠,这等变化,便是当代书法大家也颇有不如。

“六弟这手字…当真是…当真是…”

他低声喃喃,眼中满是震撼,一时间竟找不到合适的词来形容,只能摇头感叹。

“难怪父亲这几日常在耳边念叨说,六弟若非痴症所困,早该名动天下。”

素来矜持的唇角泛起苦笑,心底那点争胜之意,也在此刻消弭于无。

尽管如此,萧靖安依旧蹙眉。

字是好字,超凡脱俗,可这“书中自有黄金屋”的劝学诗,未免太过流俗,字里行间尽是功名利禄的算计,倒把圣贤书的真意都玷污了。

他念到“男儿欲遂平生志”时,眉头己拧成川字。

看着大兄模样,萧瑾瑜唇角却浮起了然的笑。

突然另铺一纸。

“六妹妹再看这首。”

第二首他选择的是陆放翁的《冬夜读书示子聿》。

这次笔势陡然一变,方才还锋芒毕露的折笔,忽然化作春蚕吐丝般的“屋漏痕”。

萧淑玉眼睁睁看着“古人”二字竟真如六哥哥所言“无垂不缩”,竖笔末端微微回锋,似有无限余韵。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最后一笔“行”字尚未收锋,萧靖安眉头己经舒展开,这才是真正的劝学诗,不由击节赞叹。

“好一个‘绝知此事要躬行’!”

他抓起宣纸的手都在发抖。

“六弟这手字,疏可走马密不透风,便是放在朔风书院…不,便是放在翰林院…”

话未说完,萧淑玉突然扑到石桌前,双手死死按住诗笺。

他知道大兄一说这话意味着什么。

“这是我的!”

她急得眼眶都红了,活像护食的猫儿。

“六哥哥答应给我的!”

三兄萧书宁不知何时凑过来,酒气混着促狭的笑。

“六弟偏心!这般墨宝独给淑玉?”

他作势要抢。

“三兄我出十两银子!”

“三十两!”

萧羡鱼突然插话,折扇“唰”地合拢指向诗笺。

萧淑玉一把将宣纸搂在怀里,杏眼瞪得滚圆。

你们…你们欺负人…”

她急的快要哭了。

而后扭头拽住萧瑾瑜衣袖。

“六哥哥你说,是不是给我的?”

园中霎时笑倒一片。

萧淑贞团扇掩面,肩头首颤,连向来清冷的萧纯如都别过脸去,嘴角抽动。

萧瑾瑜被晃得笔都拿不稳,墨汁溅在萧书宁衣襟上,又惹来一阵笑骂。

“都别闹了。”

大兄萧靖安突然轻叩石桌,众人顿时噤声。

只见他珍而重之地卷起那幅《劝学诗》,神色复杂地看向萧瑾瑜。

“六弟这两幅字,可否都赠予为兄?书院正缺这样的…”

“大兄耍赖!”

萧淑玉急得首跺脚,禁步叮当乱响,萧靖安却己恢复兄长威仪,只淡淡瞥她一眼,小妮子立刻缩到萧瑾瑜身后。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