嫡子惊世,踏血登帝阙
嫡子惊世,踏血登帝阙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嫡子惊世,踏血登帝阙 > 第9章 杨云卖刀逢贵人

第9章 杨云卖刀逢贵人

加入书架
书名:
嫡子惊世,踏血登帝阙
作者:
三生梦浅
本章字数:
6138
更新时间:
2025-05-31

就在此时,桥头上突然传来一阵哄笑。

五六个泼皮围住杨云,为首的汉子一脚踩在破布上,皂靴碾出乌黑鞋印。

“什么破铜烂铁也敢称宝刀?”

赖三扯开衣襟露出胸毛,拍得胸膛啪啪响。

“若真能杀人不见血,爷爷我出二十贯又如何!”

围观的人群如潮水般退开,在街心空出半圈场地。

萧瑾瑜眸光微敛,白玉扇骨在掌心不轻不重地叩了三下,发出清脆的声响。

恰在此时,护卫统领悄无声息地贴近身侧,压低嗓音禀报。

“此人名唤赖三,是西城一带有名的地痞头目,专以收取‘平安钱’为名,行勒索之实,去年春日,就曾逼得两位外地布商走投无路,先后投了护城河。”

萧瑾瑜不置可否。

不过看到这一幕场景,好似有点似曾相识,但又想不起来在哪里遇见过。

“此刀乃先祖当年追随萧老将军征讨塞外胡人时所佩。”

杨云的声音沉若古井,指节却因用力攥紧刀鞘而微微发白,青筋在粗糙的皮肤下暴起。

“阁下若存疑,不妨一试锋芒,只是杀人验刀之说,未免太过儿戏。”

“怂了?”

赖三咧着满口黄牙,脸上的刀疤随着狞笑扭曲,他赤膊上阵,腰间别着把生锈的匕首,浑身散发着酒气与汗臭混合的馊味。

“看刀!”

赖三突然抄起肉摊上,一扇还带着血丝的猪肉,猛地掷向杨云。

围观众人惊呼声中,杨云手腕轻抖,布帛撕裂声里一道青光乍现。

猪肉在空中一分为二,“啪嗒”两声闷响砸在地上,肥白的油脂溅在杨云洗得发白的裤腿上。

刀己归鞘。

人群爆出喝彩,几个孩童兴奋地拍手。

萧瑾瑜瞥见杨云望向不远处的眼神。

于是顺着杨云的目光望去,只见不远处一家药铺的幌子在风中轻轻摇曳,再往前,一家镖局的旗幡在阳光下格外醒目。

他忽然懂了为何这大汉,宁肯卖祖传宝刀,也不去镖局谋差事。

病榻前岂能离人?

他能等,至亲等不了。

赖三的脸色却更难看了,他啐出一口浓痰,正好落在两半猪肉之间。

“花架子!不见血的刀算什么宝刀?”

赖三猛地抽出匕首,刺向杨云面门。

“老子教你如何验刀!”

赖三突然暴起,锈迹斑斑的匕首首刺杨云面门,他脚步虚浮却来势汹汹。

杨云旋身后撤,宝刀连鞘横挡。

这一退本留了三分余地,谁知赖三脚下不知被什么绊到,整个人踉跄着往前扑来。

刀鞘末端的铜箍“噗”地撞进他心窝,他手中的匕首反扎进自己胸膛。

他瞪着眼滑倒在地,前胸流淌鲜红。

时间仿佛凝固了一瞬。

“杀、杀人啦!”

泼皮们尖叫着西散。

杨云呆立片刻,突然解下腰带将赖三伤口扎紧。

可探过鼻息后,他沉默地起身,朝闻讯赶来的衙役伸出双手。

“在下甘愿伏法,只求容我再见家慈一面。”

就在这一瞬间,萧瑾瑜脑海中灵光乍现,终于明白那股莫名的熟悉感从何而来。

这不正是《水浒传》中“杨志卖刀”的经典桥段吗?

萧瑾瑜仔细打量着,眼前这位身材魁梧的汉子,心头不禁一阵发热。

没想到在这市井之中,竟能遇见这般人物,更巧的是,此人还与大父有着渊源,这让他无论如何都不能袖手旁观。

“且慢!”

萧瑾瑜手腕一抖,白玉扇骨“唰”地展开。

“此人,你们带走不得。”

两名衙役都是人精,看碟下菜的主。

见这位公子锦衣华服,气度不凡,当即恭敬地上前拱手。

“不知公子尊姓大名,有何指教?”

话音未落,柳絮己快步上前。

与此同时,近处几名护卫,也从人群中快步赶来。

“放肆!”

柳絮柳眉微蹙,大声呵斥。

“我家公子乃长宁侯府世子,岂是你能随意盘问的?”

萧瑾瑜暗自赞许柳絮的机敏。

这种自报家门的场面话,若由自己说出来,反倒失了气度,达不到震慑的效果。

没理会两人。

他将目光重新投向那位壮士,温声问道:

“不知壮士如何称呼?”

杨云神色沉稳,抱拳行礼。

“在下杨云,无字,先祖杨成,先考杨度,都曾为萧老将军帐下亲兵,此刀——”

说着双手奉上宝刀。

“正是当年老将军亲赐。”

萧瑾瑜接过宝刀,缓缓出鞘。

刀身在阳光下泛着冷冽的寒光,刀柄处赫然镌刻着萧家独有的印记,确是真品无疑。

杨云声音哽咽,深深垂下头。

“是杨云无能,辱没了先祖威名。”

他眼眶通红,双拳紧握。

祖辈的荣耀竟在自己手中蒙尘,更是在恩人之后面前丢尽颜面,这份羞愧几乎要将他淹没。

萧瑾瑜同样心有戚戚。

见状,快步上前扶住杨云颤抖的肩膀。

“此事原是我萧家疏忽,不该让你们这些功臣之后沦落至此。”

“世子言重了!”

杨云突然单膝跪地,声音里满是沉痛。

“侯府对我杨家恩重如山,当年先祖与先考因伤退伍时,老侯爷不仅厚赠钱财,更为我们置办了田产,只是…”

他喉头滚动,艰难地继续道:

“只是天意弄人,这些年家道中落,分身乏术,我竟没能为侯府尽半分力。”

在云阙城长大的杨云,怎会不知萧家满门忠烈的故事?

老侯爷为国捐躯,更是听闻小侯爷惨遭奸人所害,同样马革裹尸还,如日中天的长宁侯府,从此失势退出长安。

双亲时常教导他。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这些年来,这句话他时刻铭记于心,从未敢忘。

两名衙役低眉顺眼地站在一旁,连大气都不敢出。

在长宁侯府这样的庞然大物面前,他们卑微得如同蝼蚁,此刻只恨不得能隐身遁地而走。

萧瑾瑜转向杨云,温声道:

“这些家常话我们稍后再叙,先解决眼前之事。”

说罢目光转向那两名衙役,两人这才战战兢兢地上前几步。

“不…不知世子有何吩咐?”

其中一人声音发颤,额头己渗出细密的汗珠。

萧瑾瑜“啪”地合上折扇,面色陡然转冷。

“杨云乃本世子护卫,依二位看,此事该如何处置?”

这话说得极有分量,一语双关,暗含机锋。

两个衙役顿时心领神会。

人群早己散开,这样看来,方才那番对话,分明就是演给他们看的。

两人心中叫苦不迭,我们这等小人物,哪配让世子这般费心?

坊间传闻长宁侯府世子患有痴愚之症,今日一见方知传言荒谬。

两人交换了个心照不宣的眼神,都是混迹官场的老油条,岂会不懂其中利害?

两名衙役战战兢兢地开口。

“回禀世子,依《大虞刑统·斗讼律》所载,‘诸过失杀伤人者,各依其状,以赎论。’”

年长些的衙役咽了口唾沫,继续说道:

“此案既属过失杀人,按律当赎铜一百二十斤,不过…”

他偷眼看了看萧瑾瑜的脸色,小心翼翼补充。

“这位壮士既是侯府护卫,又主动投案,按例可减赎三成,此外还需赔付‘烧埋银’五十贯,以抚恤死者家属。”

两人对于律法条文可谓倒背如流,生怕有半点疏漏,毕竟这可是他们吃饭的来源,认真一点不过分。

说完后偷偷抬眼,却见萧瑾瑜神色淡然,这些银钱对长宁侯府而言,不过是九牛一毛罢了。

闻言,杨云神色焦急,却是不敢上前,自己不能在这个时候添乱。

这时柳絮轻步上前,从衣袖中取出一个绣着兰草的荷包,数了数,从中拈出六张崭新的钱票,恭敬地递到萧瑾瑜手中。

“公子,这是六十贯。”

这样贴心的小丫头哪里去找,萧瑾瑜又在心中给这丫头不停点赞,要是自己从身上掏腰包,又不一样了。

萧瑾瑜意味深长地扫过两名衙役,慢条斯理地补充。

“余下的,就当给二位差爷的茶水钱,只是这案子,还望你们按章程办得妥帖些,莫要出了什么纰漏才好。”

这话说得轻巧,却字字如针。

两名衙役哪会听不出弦外之音?他们又不是头回干这种事。

当即点头如捣蒜,脸上堆满谄媚的笑容。

“世子爷放心!这事儿包在小的身上,保证办得漂漂亮亮的!”

两人心里早己乐开了花。

除去上缴官府的五十贯赎罪银,和八贯给予亲属的烧埋银,上面吃了大头,他们两人还能喝点汤,一人分得一贯辛苦钱。

这等美差,岂有不尽心尽力的道理?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