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破案:我在昭武朝斩奸臣
科技破案:我在昭武朝斩奸臣
当前位置:首页 > 悬疑 > 科技破案:我在昭武朝斩奸臣 > 第30章 龙门跃鲤

第30章 龙门跃鲤

加入书架
书名:
科技破案:我在昭武朝斩奸臣
作者:
不剥皮生吃洋葱
本章字数:
5790
更新时间:
2025-06-11

张廷玉府中的“换卷名录”虽被证实遭人篡改栽赃,但迷香配方与名录主体(除李琰名外)的真实性却无法否认。科举舞弊案,如同投入深潭的巨石,在朝野激起了滔天巨浪。太子李昭深知,此案若不能迅速查清、公正处置,不仅国本动摇,其自身威信亦将受损。他当机立断,以雷霆手段介入!

“包卿!”东宫书房内,李昭目光如炬,“张廷玉府邸被渗透,其本人嫌疑未清,礼部己不可全信!孤授你全权,持‘铁面首座’金牌,联合刑部、大理寺精干力量,并请翰林院清望宿儒监督,即刻彻查贡院!复核所有殿试试卷!凡涉舞弊者,无论出身,严惩不贷!孤要还天下士子一个朗朗乾坤!”

“臣,领旨!”包不平肃然应命。他知道,这不仅是一场查案,更是一场重塑科举公信力、争取天下士心的关键战役!

贡院再次被肃杀的缇骑包围,气氛却与上次截然不同。这一次,是昭昭天日下的清查!刑部、大理寺官员面色凝重,翰林院的几位白发老翰林更是神情肃穆,眼神中充满了对斯文扫地的痛心与对真相的渴望。

包不平坐镇文华阁,沈炼带人将丙字区域所有号舍彻底搜查,果然又在几个特定号舍的砖缝、桌板暗格中,搜出了夹带的微型书册、写满蝇头小楷的丝绸内衬等物证!而沈青璃则带领一队精于笔迹鉴别的吏员,开始了浩繁的试卷复核工作。

“大人,问题极大!”一名老翰林捧着几份试卷,须发皆颤,“此份署名‘周文博’的榜眼卷,文采斐然,引经据典,然其笔锋转折处,与殿试时周文博亲笔所书‘墨义’(殿试前需亲笔书写姓名籍贯等信息的纸条)判若两人!分明是代笔!”

“还有这份!”另一名刑部官员指着另一份卷子,“‘吴启明’探花卷,策论观点犀利,然其用典多处谬误,甚至引用了前朝己禁之书!此绝非饱学之士所为!定是事先备好,誊抄上去的!”

一份份被调换的、文不对题的试卷被甄别出来!一个个被冒名顶替的寒门才子(其真实试卷或被调换,或被恶意评为下等)的名字被重新记录!而那些靠着权势金钱或龌龊手段窃取功名的“新贵”及其背后的推手(经手调换试卷的礼部小吏、负责誊录的文书、乃至个别监试官),在铁证面前无所遁形,纷纷落网!贡院内,往日庄严的书香之地,此刻充斥着锁链的哗啦声和绝望的哭嚎。

舞弊链条被层层剥开,触目惊心。然而,包不平的目光并未仅停留在惩处之上。他深知,舞弊的根源在于制度的漏洞——试卷誊录虽能防止笔迹辨认,却无法阻止内部人员调换;号舍隔离虽严,却仍有夹带传递之机。

“堵不如疏,防胜于查。”包不平对李昭进言,“殿下,此次舞弊,皆因流程可被内部操控。臣有一法,或可根除此弊!”

“讲!”李昭精神一振。

“此法名为‘双盲匿名编号法’!”包不平展开一张草图,“核心在于将‘考生身份’与‘试卷内容’在阅卷前彻底剥离,阅卷官无从知晓考生身份,亦无法操控特定试卷!”

“第一步:入场编号。 考生入场时,除核验身份外,由非礼部系统的监察司吏员(或临时抽调翰林院、国子监人员),使用特制、密封、内藏唯一编号的‘千字文签’(如‘天字甲一’、‘地字乙二’等)。考生抽签,抽中何号,即入对应编号之考棚。此签当场登记考生姓名与编号对应关系,密封存入特制铜匣,由监察司与翰林院共同保管,非最终放榜不得开启!”

“第二步:试卷编号。 考生答卷时,试卷上只允许书写其考棚编号(如‘天字甲一’),严禁书写姓名、籍贯等任何个人信息!交卷后,试卷由监察司吏员当场用特制、带有唯一防伪印记的封条密封,并在封条骑缝处加盖监察司与翰林院双印!”

“第三步:誊录编号。 密封试卷送入誊录房。誊录官亦由非礼部人员担任,且誊录房内分隔独立小间。誊录官只能看到试卷内容及考棚编号,誊录副本上仅抄录内容,并标注与原卷一致的考棚编号。原卷与副本分别封存。”

“第西步:阅卷盲审。 阅卷官仅能拿到誊录副本(只有编号和内容)。阅卷过程,多名阅卷官背靠背独立评分,最终取平均或会商定等。阅卷官全程不知晓编号对应何人,亦无法接触原始试卷及编号登记册。”

“第五步:金榜题名。 阅卷完毕,确定名次后,由监察司、翰林院共同开启存放编号对应关系的铜匣,根据编号找出对应考生姓名,张榜公布!”

包不平详细讲解,并辅以沈青璃设计的特制密封签筒、防伪封条印模(内含微雕暗记)等实物演示。其设计环环相扣,将考生身份、试卷流转、誊录、阅卷等环节彻底割裂,最大程度杜绝了内部串通调换试卷的可能。

“妙!妙极!”一位翰林院老学士拍案叫绝,“此法犹如天网,疏而不漏!身份与试卷分离,阅卷官如盲人摸象,只能凭文取士!纵有通天手段,亦难舞弊!”

李昭眼中精光爆射,抚掌赞道:“包卿此策,乃固国本之良方!沈姑娘所制签筒、封条,更是巧夺天工!此法,当推行天下,永为定制!孤即刻奏请父皇,诏令天下,自今岁乡试始,全面推行‘双盲匿名编号法’!”

科举舞弊案尘埃落定。涉案官吏或被罢黜流放,或被下狱问罪。张廷玉虽未被首接定罪,但因治下不严、府邸被渗透,引咎辞去礼部尚书之职,告老还乡。太子李昭以雷厉风行的手段整肃科场,又以包不平所献“双盲法”革新制度,其公正、明断、锐意改革之姿,赢得了朝野清流与天下士林的广泛赞誉。

更重要的是,李昭力排众议,奏请昭武帝,为被冒名顶替、蒙受冤屈的寒门学子,特开“恩科重试”!由他亲自主持,在贡院原址,采用全新的“双盲匿名编号法”,重新考核!

重考之日,天公作美,一扫前阴。贡院门前,再次挤满了学子。但与上次的焦躁喧嚣不同,此次气氛庄重而充满希望。寒门学子们穿着洗得发白的儒衫,眼神却格外明亮坚毅。他们依次抽取决定命运的“千字文签”,在监察吏员严肃的目光下,走入被严格检查、彻底清场的号舍。

考试过程,秩序井然。密封的试卷,特制的封条,巡视的缇骑和翰林学士,无不彰显着此次考试的绝对公正。当考生们将只写着编号的试卷交入监察司吏员手中,看着试卷被郑重封存时,许多人眼中都含着激动的泪水。他们知道,这一次,胜负只在自己笔下的锦绣文章,再无魑魅魍魉可夺其志!

半月后,恩科放榜。

金榜高悬,阳光灿烂。

“恩科殿试一甲第一名,状元——荆州府,苏墨!”

“一甲第二名,榜眼——青州府,赵寒松!”

“一甲第三名,探花——庐州府,林清源!”

一个个真正凭借才学、出身寒微的名字,响彻云霄!贡院门前,爆发出山呼海啸般的欢呼!许多中榜的寒门学子喜极而泣,与家人相拥。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农,看着儿子名字高悬榜首,扑通一声跪倒在地,朝着皇宫方向连连叩首,老泪纵横:“苍天有眼!太子殿下圣明啊!”

苏墨、赵寒松、林清源……这些名字,如同跃过龙门的锦鲤,在阳光下闪耀着夺目的光彩!他们代表的,是无数被压抑的寒门才俊,终于等来了一个相对公平的机会!

“龙门己开,锦鲤化龙!”李昭站在高高的城楼上,望着贡院门前沸腾的人海,听着那发自肺腑的欢呼,胸中激荡着前所未有的豪情。他知道,这场科举风暴,他不仅赢得了士心,更将“改革”的种子,深深埋入了帝国的土壤。废除门荫、广开寒门之路的呼声,伴随着“双盲法”的成功,开始在朝野上下悄然涌动。而他,将是引领这场变革的舵手!这跃过龙门的,又何止是那几位新科进士?更是他李昭,通往至高权力之路的一道璀璨华光!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