霎时,现场陷入死寂,仿佛连呼吸都被这首词的意境所摄。
片刻后,掌声如潮水般汹涌,经久不息。
“上阕写景如画,下阕意境深远!”
“‘归来无语晚妆楼’,委婉中透着无限遐思!”
瑶琴目光落在年仅十一岁的李星辰身上,心里赞叹道:“这孩子,怕是藏着一颗诗意的心。词中清新婉约,竟有易安居士的风采。”
沈知行和赵子昂拍着李星辰的肩膀:“同窗这么久,原来你是个诗词奇才!”沈知行和赵子昂都属于没什么诗词才情的。
就在此时,主司位的年轻贵人款步上前,目光如清泉,气质超然。
他拱手说道:"在下张三,恳请李小友共饮一杯。"
李星辰打量着眼前的年轻人,感受到一股超越年龄的沉稳与内敛。
两人相谈甚欢,仿佛多年老友,畅聊诗词、人生。
周教谕环视众人,眼中闪烁着欣喜与骄傲。
李星辰可是县学的得意门生啊!他清了清嗓子,朗声问道:“今晚第一当属李星辰,可有异议?”
四下无人应答,教谕正欲再问,却听得两道声音几乎同时响起:“有异议!”
众人循声望去,只见陈公子抢先开口:“词我承认李星辰当为第一,可我做的是诗,未见他露一手,这第一之位,我可不服!”
另一位不起眼的年轻人也紧跟着道:“在下姓李,乃铅山刘夫子门下。方才那首无名氏的《西江月》乃在下拙作,词我佩服李星辰,但诗嘛,还得一较高下!” 此言一出,众人顿时来了兴致,纷纷起哄要再比一场。
周教谕见状,连忙摆手示意大家安静,转身与主位上的赵同知、刘知县低声商议。
片刻后,他又看向那位名叫张三的年轻贵人,见其微微颔首,这才转向众人宣布:“既然如此,那就以此为题,三人再比一场诗!”
“不行!”陈公子立马叫嚣道,“得换题!大家都已经做过一首了!”言下之意,是不信任周教谕他们出的题目。
要知道,这陈公子可是州学的学生。
因为先前酒坊陈家与李家的冲突,他对李星辰早有不满。
况且他也不信一个十一岁的小娃娃能即兴作词,还写得如此出色。
八成是周教谕他们事先泄题,让人代笔背熟的!
你看今晚全场酒都是李家酒坊赞助的,还是比“透瓶香”还好上许多的酒水。
周教谕听出了他话中的讽刺,心中不快,但还是强压怒火问道:“那依你之见,该换什么题?”
陈公子早有准备,他早已经写好了几首诗,就等着这一刻。
他故作沉吟片刻,说道:“得有酒,得有歌,还得有数。比如说得包含一、十、百、千、万,这些数字都行!”
教谕闻言,不由倒吸一口凉气。
做诗用数,这可是有些难度的。
他先是看向李同知等人,又将目光投向李星辰。
只见李星辰神色如常,拱手应下。
教谕又看向那位自称无名的李姓学生,见他面露难色,却还是勉强点了点头。
"好!"教谕一挥手,"那就再比一场,限时一炷香!点香!"
香点燃了,三人各自走到书桌前。
瑶琴悄然走下来,自顾自地为李星辰磨墨。
李星辰冲她微微一笑,以示谢意。
那无名氏见状,不禁咬牙切齿。
陈公子装模作样地沉思片刻,提笔一挥而就。
旁边的书童高声念道:
“《暮霭酒歌愁》
满樽玉液对残阳,
暮霭沉沉意感伤。
悲歌九曲愁肠结,
旧梦难回泪满眶。”
众人听罢,纷纷点头。
熟识陈公子的更是趁机奉承:"好诗!大才!"
李星辰听后暗自冷笑,就这水平还敢叫嚣?
他转头看向无名氏,只见对方刚刚写罢,书童便朗声念道:
“《酒歌吟情》
一盏琼浆意韵长,
数声清曲绕回廊。
十年旧忆情难断,
百转愁肠念未央。”
周围人听了,也觉不错,至少比陈公子的强些。
陈公子闻言,脸色顿时难看起来。
瑶琴听后,表情也微微一僵,低下了头。
李星辰听完无名氏的诗,心中了然。
他胸有成竹地挥毫泼墨,笔走龙蛇间,一首清代诗人王士祯的名作跃然纸上。
瑶琴看到后,不禁露出惊讶之色。
张三见她半天没反应,上前一把抢过纸张,眼前一亮,朗声念道:
“《题秋江独钓图》
一蓑一笠一扁舟,
一丈丝纶一寸钩。
一曲高歌一樽酒,
一人独钓一江秋。”
“好诗!”全场瞬间沸腾。
周教谕猛地一拍大腿,问道:“星辰,可是看了我堂中挂的那幅画?”
李星辰点头应道:“正是。” 县学的学子这才恍然大悟,想起教谕大堂后那幅“衰翁独钓图”,原来灵感竟是源于此。
“妙啊!”赵同知拍案叫绝,“短短四句中一连用了九个‘一’字。这些‘一’字的运用将诗与图的意境表现得分毫不差,十分贴切且富有情趣。诗中描绘的渔翁形象潇洒自在,但在逍遥之中也不免深藏着几许萧瑟和孤寂。”
最后,众人一致认同,今晚的最佳当属李星辰无疑。
陈公子气得脸色铁青,拂袖而去。
那无名氏也无可奈何,自认诗词才情不及李星辰,走到李星辰和瑶琴面前分别拱手,然后对大家做了一个揖告辞。
周教谕捋了捋胡须,满面笑容地说道:“赐奖!” 李星辰连忙起身,双手接过那散发着淡淡墨香的文房四宝,举止间透着一股子谦逊。
这时,瑶琴也莲步轻移,来到李星辰面前,微微一福,柔声说道:“李公子,群芳楼的大奖,还请文会结束后,移步小女子闺房一叙,届时定有惊喜奉上!小女子先行告退了!” 声音婉转动听,余音绕梁。
“啊……这……不敢不敢,姑娘请慢走!” 李星辰一时竟有些手足无措,只得拱手回礼,心中暗自嘀咕:“什么鬼,我还是个孩子啊!”
周围学子们听了这话,一个个眼珠子都快瞪出来了,像是见了鬼一般。
群芳楼的当红头牌啊,竟然主动邀请一个十一岁的娃娃去她闺房?
要知道,平日里那些自诩风流的才子们,想见瑶琴一面都难如登天,更别提去她闺房了!
就算你写出一首惊天地泣鬼神的好诗或好词,能换来瑶琴亲自弹奏一曲,那都算是祖坟上冒青烟了!
羡慕、嫉妒、眼红……各种情绪在学子们心中翻涌,像打翻了五味瓶,可那又有什么办法?
谁让你写不出让人拍案叫绝的诗句呢?
好酒斟满,好诗好词不断,学子们开怀畅饮,谈笑风生。
直到夜色深沉,更鼓声响起,众人才意犹未尽地相互作别,依依不舍地散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