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我刘禅三兴汉室
三国:我刘禅三兴汉室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三国:我刘禅三兴汉室 > 第100章 乌孙王投降

第100章 乌孙王投降

加入书架
书名:
三国:我刘禅三兴汉室
作者:
时空旅游者
本章字数:
4020
更新时间:
2025-01-27

“若是乌孙王不愿意,那就等着我大汉的大军前来灭亡乌孙王室吧!”

乌孙王闻言,连忙开口表明自已的态度:“小王愿意投降!”

“之前小王也无意与大汉为敌,只是小王受到了奸人蛊惑才拒绝了向大汉称臣纳贡。”

“蛊惑小王的奸人,已经被小王抓了起来,还望大汉能够原谅小王之前犯下的错误。”

在场的一众乌孙高层,心中明白自家大王这是要推卸之前冒犯大汉的罪责。

他们虽然鄙视自家大王的行为,但也没有人站出来唱反调。

现在他们求稳,只要能保住自已的荣华富贵就好,可不想惹祸上身。

辛弃疾派来的大汉骑兵什长见乌孙王选择投降,心中也是松了一口气。

要是乌孙王拒绝投降,八成会杀了自已祭旗。

乌孙王选择投降,自已便可以活着回去,成为骑兵百夫长。

他心中庆幸自已接了任务前来,要不然这次出使的功劳就是别人的了。

他按照辛弃疾的安排对乌孙王说道:“乌孙王,我家将军有命。”

“若是你选择归顺大汉,那便给我大汉骑兵在城外准备好营帐和粮草。”

乌孙王应道:“是,小王这就安排人去准备。”

“不知需要准备多少石粮食?”

辛弃疾来派的大汉骑兵什长道:“先准备五千石粮食即可。”

“乌孙王,请给我准备吃的,吃好了我还要回去向辛弃疾将军复命。”

乌孙王道:“小王刚才已经安排人准备吃的。”

“汉使,请随小王入宫休息片刻。”

过了半个小时左右,辛弃疾派来的大汉骑兵什长离开了乌孙王城,快马加鞭返回去向辛弃疾复命。

“将军,末将回来了!”

“将军,乌孙王选择了投降。”

“乌孙王和乌孙高层,并没有拒绝向我大汉投降的。”

辛弃疾闻言,脸上露出了笑容,对骑兵什长道:“本将军知道了,接下来你暂时跟在本将军身边。”

“等到了乌孙王城,确认你完成了出使任务,本将军便提拔你为骑兵百夫长。”

“多谢将军!”骑兵什长也不急于一时。

他确确实实的带着乌孙大将元成贵的头颅去乌孙王城完成了出使任务,并未偷奸耍滑,也不怕自家将军去乌孙王城确认此事。

辛弃疾带兵靠近乌孙王城,看到了乌孙王城的军营。

辛弃疾派人前往乌孙王城让乌孙王来城外见自已,并安排三小队骑兵前去军营查看情况。

虽然乌孙王十有八九是真的投降,但辛弃疾还是决定谨慎一点比较好。

不怕一万,就怕万一。

万一乌孙王并不打算老老实实的臣服于大汉,想借助军营害大汉骑兵,而自已却大意了没有安排人探查,那后果可就严重了。

与敌军骑兵正面硬拼,即使打了败仗,只要败得不惨,那陛下也不会怪罪。

但要是因为大意导致兵败,导致损兵折将,有负陛下的期望,那定然会让陛下大失所望,降罪于自已。

陛下信任自已重用自已,自已得尽力做好,不能因为一时的疏忽大意让陛下失望,辜负陛下的信任和重用。

辛弃疾看向之前出使乌孙王城的骑兵什长:“看来你确实来到乌孙王城完成了出使任务,现在本将军正式提拔你为骑兵百夫长。”

“多谢将军!”被提拔的将领闻言,很是高兴。

要不是出使乌孙王城,没有了战事,自已不能不断杀敌立功,想要成为百夫长,还不知道要什么时候。

现在自已才二十二岁便成为了百夫长,距离成为将军又近了不少。

查看军营的将士确认乌孙人准备的军营没有问题后,辛弃疾让几个将领带兵前往乌孙人准备的营帐休息,让几个将领带兵在一旁安营扎寨。

虽然乌孙人准备的营帐没有问题,但辛弃疾依旧保持谨慎,心怀警惕。

见过乌孙王之后,辛弃疾安排人快马加鞭返回焉耆将消息告诉张就,并返回成都向皇帝汇报进入西域到现在这段时间的事情......

辛弃疾安排回成都汇报的人回到成都,见皇帝刘禅,向刘禅汇报了他们进入西域之后的事情,重点是几件大事。

诸葛亮和几个臣子与刘禅一同处理事务,也从头到尾的听到了辛弃疾他们带兵到西域长史府的事情。

一个个好消息,让刘禅、诸葛亮等人面露喜色,心情大好。

收拾了乌孙,大汉朝廷在西域的威望和影响将会得到不小的提升。

刘禅决定让西域诸国上贡战马,以便大汉在西域培养更多的骑兵。

刘禅让人给回来汇报消息的人安排住处休息和准备饭菜。

随后,刘禅向诸葛亮说出了自已心中的想法。

“相父,如今已经拿下乌孙,朕决定让西域各国向大汉进贡战马。”

“有了更多的战马,辛弃疾、岳云、余玠他们便可以在西域为我大汉培养出更多的骑兵。”

诸葛亮闻言,对刘禅道:“陛下,余玠现在在凉州任职,听陛下刚才的话,陛下难不成打算让余玠带一些兵力前往西域,以增加我大汉在西域的兵力?”

刘禅微微点了点头道:“不错。”

“西域的兵力,朕感觉有点儿少。”

“凉州已经安稳了下来,凉州的兵力有不少,所以朕打算让余玠带两千精锐前往西域,增加我大汉在西域的兵力,增强我大汉在西域的军事实力。”

“我大汉在西域的兵力多一些,也可以更有效的对西域诸国形成威慑。”

“朕还打算,让西域长史府招募两千常备兵,抽调精锐给岳云,让岳云早日组建起两千骑兵。”

“骑兵在西域,是最好用的,也最方便用来打仗的。”

“要不是统计不允许,朕真想养个十万八万的骑兵,用骑兵征战四方,为我大汉开疆扩土。”

诸葛亮闻言,对刘禅道:“陛下,即使能养那么多骑兵,也要根据国力和需要来决定养多少骑兵。”

“骑兵养多了,仗打多了,很消耗国力。”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