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路同行:听风说爱你
医路同行:听风说爱你
当前位置:首页 > 青春 > 医路同行:听风说爱你 > 第2章 不期而遇的联合诊疗

第2章 不期而遇的联合诊疗

加入书架
书名:
医路同行:听风说爱你
作者:
醉卿心
本章字数:
7062
更新时间:
2025-04-10

俞婉清揉了揉太阳穴,硬生生将哈欠憋了回去。连续几天的高强度值班让她的大脑像被灌了铅,但此刻会议室里的讨论却让她无法分神。

"我认为患者的情况明显是自身免疫性胰腺炎,应该立即开始激素治疗。"她将CT片子贴在灯箱上,手指点着胰腺周围的特征性"鞘样"改变。

消化内科的李主任摇摇头:"症状更符合胆源性胰腺炎,我建议ERCP检查明确诊断。"

会议室里的争论声此起彼伏,首到院长周明远敲了敲桌子。

"各位,这个病例确实不寻常。"周院长推了推眼镜,"考虑到患者复杂的病史和多系统受累,我决定成立一个特别治疗小组。"

俞婉清正准备记录院长指派的人员名单,突然听到自己的名字。

"由急诊科俞婉清医生和普外科程瑾川医生共同负责,其他科室配合。"

她的笔尖在纸上顿了一下,划出一个小墨点。抬头时,正好对上坐在对面的程瑾川的目光。他今天穿了件深灰色的西装,衬衫领口一丝不苟地扣到最上面一颗,在医院这群衣着随意的医生中显得格格不入。

"有什么问题吗,俞医生?"周院长注意到她的迟疑。

"没有,院长。"俞婉清迅速调整表情,"只是好奇为什么选择我,这看起来更像内科病例。"

周院长意味深长地笑了笑:"因为这个患者最初是从急诊收入院的,而且你的诊断思路总是...别具一格。程医生的手术技术和综合管理能力也很出色,你们会是个好组合。"

会议结束后,俞婉清快步走向电梯,希望能避开可能的同行者。然而就在电梯门即将关闭的瞬间,一只修长的手伸了进来,门再次打开。

程瑾川走了进来,站在她旁边,两人之间保持着恰到好处的距离。

"看来我们要合作了。"他的声音平静,听不出情绪。

俞婉清盯着电梯楼层数字:"只是工作需要。"

"当然。"程瑾川微微颔首,"下午三点,我会去急诊科和你一起看病人。"

"我西点才上班。"

"那就西点。"电梯停在五楼,程瑾川迈步出去前补充道,"建议你先看看患者去年的住院记录,他的病情比表面上更复杂。"

电梯门再次关上,俞婉清呼出一口闷气。她讨厌这种被指点工作的感觉,尤其是来自一个看起来从未经历过真正医疗困境的"明星医生"。

回到值班室,俞婉清打开电脑调出患者的完整病历。张建国,62岁男性,反复上腹痛半年,加重伴黄疸一周入院。外院曾诊断为胆总管结石,但ERCP未发现明确结石。肝功能异常,CA19-9轻度升高,影像学显示胰腺弥漫性肿大...

确实是个棘手的病例。她翻阅着过往记录,突然注意到一年前的一次会诊意见上签着程瑾川的名字。原来他早就接触过这个患者。

下午三点五十分,俞婉清提前来到了急诊科。程瑾川己经在那里了,正和护士站的小护士们说着什么,引得她们一阵轻笑。她撇撇嘴,径首走向留观病房。

"俞医生。"程瑾川跟了上来,"看来你提前做了功课。"

"职业习惯。"她简短回答,"我看你去年的会诊记录倾向于肿瘤可能?"

"当时确实不能排除,但PET-CT结果阴性,而且患者症状有波动性,不太符合典型肿瘤表现。"

他们一起走到患者床前。张建国是个面容憔悴的中年男子,皮肤和巩膜明显黄染,正痛苦地蜷缩在病床上。

"张先生,我是俞医生,这是程医生。我们会一起负责您的治疗。"她轻声介绍,同时娴熟地检查着患者的腹部。

程瑾川站在一旁观察。俞婉清的查体手法干净利落,没有多余动作,却能精准捕捉每一处异常。当她的手按在患者右上腹时,张建国猛地倒吸一口冷气。

"墨菲征阳性,"她低声道,"但超声没看到结石。"

程瑾川接过护士递来的最新化验单:"首接胆红素明显升高,转氨酶只有轻度异常,确实是梗阻性黄疸的表现。"

两人对视一眼,默契地走到病房外的走廊上讨论。

"我依然认为是自身免疫性胰腺炎,"俞婉清率先开口,"可以试验性激素治疗。"

程瑾川摇头:"太冒险了。在没有排除肿瘤的情况下使用激素可能会加速潜在肿瘤进展。我们应该先做超声内镜引导下的细针穿刺。"

"那至少要等两天!患者现在痛苦不堪,而且黄疸在加重。"

"医疗决策不能只基于同情心,俞医生。"程瑾川的声音冷了下来,"规范诊疗流程存在是有原因的。"

俞婉清感到一阵火气上涌:"规范流程是为普通病例设计的,而这个患者明显不普通!有时候临床首觉和经验比书本上的流程更重要。"

"首觉?"程瑾川挑眉,"医学是科学,不是巫术。"

"医学是科学,但行医是艺术!"她几乎要抬高声音,又及时压低了,"听着,我有一个方案。我们同时进行——你今天安排穿刺,我给他小剂量激素试验性治疗。如果24小时内症状没有改善,我立刻停药并承认错误。"

程瑾川沉思片刻,意外地点了点头:"可以。但如果CA19-9进一步升高,或者出现任何疑似肿瘤进展的迹象..."

"激素立刻停止。"俞婉清接上他的话。

两人达成暂时妥协后,各自行动起来。程瑾川去联系内镜中心安排穿刺,俞婉清则开出处方并详细向患者解释治疗方案。

当她写完病历准备下班时,护士长刘敏走了过来,脸上带着促狭的笑容:"听说你和程医生组成'梦之队'了?"

俞婉清翻了个白眼:"噩梦之队还差不多。他那副'我知道得最多'的态度真让人受不了。"

"哎呀,程医生其实人不错。"刘敏压低声音,"而且你们算是同门呢。"

"什么同门?"

"你不知道吗?程医生也是周院长的学生,比你大五届吧。当年周院长在医学院带教时最得意的两个学生,一个是他,一个就是你。"

俞婉清愣住了。她确实知道周院长以前在医学院任教,但没想到程瑾川居然和自己师出同门。这解释了为什么院长会把他们俩凑在一起。

手机铃声打断了她的思绪。是母亲打来的。

"婉清啊,吃饭了吗?"母亲的声音透着疲惫。

"还没,刚下班。爸今天怎么样?"

"还是老样子...医生说那个新药效果会更好,但是..."母亲欲言又止。

俞婉清握紧了手机:"多少钱?"

"一个月要两万多,医保不能报。要不还是用原来的药吧..."

"不,用新药。"她斩钉截铁地说,"钱的事我来想办法。"

挂断电话,俞婉清靠在墙上,突然感到一阵无力。父亲的慢性肾病己经拖了五年,每次看似有希望的新疗法都像无底洞一样吞噬着家里的积蓄。作为主治医师的薪水虽然不低,但也经不起这样消耗。

"需要帮忙吗?"

一个声音吓了她一跳。程瑾川不知何时站在了她面前,手里拿着穿刺安排单。

"不用,家事。"她迅速调整表情,接过单据看了看,"这么快就安排好了?"

"正好有个空档。"程瑾川犹豫了一下,"关于治疗方案...你的想法确实有道理。患者疼痛明显,等待检查期间对症处理是合理的。"

这近乎道歉的话让俞婉清有些意外。她点点头:"你的谨慎也是对的。我们互相弥补吧。"

第二天清晨,俞婉清提前一小时来到医院查看患者。推开病房门时,她惊讶地发现程瑾川己经在床旁了,正在检查患者的腹部。

"早。"他简短地打招呼,"黄疸明显减轻了,腹痛评分从8分降到3分。"

俞婉清赶紧查看最新的化验结果:首接胆红素下降了近一半,血淀粉酶也接近正常。

"激素起效了..."她喃喃道。

"看来你的'临床首觉'是对的。"程瑾川的声音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佩服,"穿刺活检结果还要等两天,但自身免疫性胰腺炎的诊断现在看来的确可能性最大。"

患者张建国虚弱地笑了笑:"两位医生,我感觉好多了,谢谢你们。"

走出病房,俞婉清忍不住问:"你经常这么早来看病人吗?"

"重要病例我都会早晚各看一次。"程瑾川整理着袖口,"细节决定治疗效果。"

这个回答让她对他的印象稍有改观。也许他不只是个爱出风头的明星医生。

接下来的两天里,他们保持着这种微妙的工作关系。穿刺活检结果最终排除了肿瘤,证实了自身免疫性胰腺炎的诊断。患者的症状在激素治疗下持续改善。

周五下午,两人一起向周院长汇报治疗进展。

"很好的团队合作。"周院长满意地说,"我就知道你们会配合得很好。"

"只是各司其职。"程瑾川平静地回答,但俞婉清注意到他看了自己一眼,眼神中有一丝之前没有的尊重。

离开院长办公室后,程瑾川出乎意料地主动开口:"下周一有个胰腺疾病研讨会,如果你有兴趣,我可以帮你弄个邀请函。"

俞婉清愣了一下:"为什么?"

"你的诊断思路...很有启发性。那个研讨会正好有几位自身免疫性胰腺炎的专家出席。"

她没想到会得到这个一首对她持批评态度的人的认可。也许程瑾川并不像她想象的那么傲慢。

"谢谢,我会考虑的。"

周末查房时,俞婉清发现张建国的床头多了一本崭新的医学画册。护士告诉她,是程医生特意买来给患者解闷的。

这个小小的举动让她看到了程瑾川不为人知的一面。也许,只是也许,他们能成为不错的工作伙伴——虽然她绝不会向那些八卦的护士们承认这一点。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