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大象二年(580年):北周终章与隋朝序曲
北周宣帝崩殂 杨坚初握权柄
580 年的北周,在北周宣帝宇文赟的荒诞统治下,己如一座摇摇欲坠的大厦。这年 6 月 22 日,也就是北周大象二年五月二十五日,宇文赟在天德殿的病榻上咽下了最后一口气,年仅 22 岁。他生前沉溺酒色,常以酷刑驭下,弄得朝堂上下人心惶惶,北周国力也在他的折腾下逐渐式微。
宇文赟临终之际,神志不清,并未明确指定辅政大臣,这一疏忽瞬间成为权力争夺的导火索。次日,6 月 23 日,年仅 7 岁的宇文阐登上皇位,是为北周静帝。就在这权力交替的微妙时刻,近臣刘昉、郑译出于自身利益考量,伪造遗诏,任命杨坚为“假黄钺、左大丞相”,将军政大权一股脑儿地交到了杨坚手中。
杨坚,这位北周外戚,早就对权力有着勃勃野心。此刻,他站在权力的漩涡中心,表面镇定自若,内心实则波涛汹涌。他深知,自己虽暂掌大权,但西周暗流涌动,危机西伏。朝中忠于北周皇室的势力对他虎视眈眈,地方上那些手握重兵的藩镇也对他的崛起心怀不满。
尉迟迥振臂一呼 天下风云骤起
6 月 10 日,也就是六月初十,北周名将尉迟迥在邺城率先发难。尉迟迥身为宇文泰的外甥,一首对北周皇室忠心耿耿。他眼见杨坚以不正当手段窃取大权,心中义愤填膺,遂在邺城扯起反旗,自称“大总管”,号召天下豪杰共同讨伐杨坚。
尉迟迥振臂一呼,河北、山东等地 14 州纷纷响应,短时间内便集结起数十万大军。他深知仅凭自己的力量难以与杨坚抗衡,于是北结突厥,企图借助突厥的骑兵之力;南连陈朝,期望得到陈朝的物资与兵力支持。一时间,尉迟迥的势力如燎原之火,迅速蔓延,对杨坚构成了巨大的威胁。
杨坚得知尉迟迥起兵的消息后,不敢有丝毫懈怠,立即派老将韦孝宽率军平叛。韦孝宽乃北周宿将,经验丰富,足智多谋。他率领大军抵达沁水,与尉迟迥之子尉迟惇的军队隔河对峙。
沁水之上,气氛紧张到了极点。尉迟惇在河对岸布置了坚固的防线,企图凭借沁水之险阻挡韦孝宽的进攻。韦孝宽深知硬拼并非良策,于是心生一计。他先派人在沁水上游秘密准备了大量易燃之物,待时机成熟,下令点火。火势顺着风势迅速蔓延至尉迟惇的营地,一时间,尉迟惇的军队大乱。韦孝宽趁机率军渡河,发起猛攻。尉迟惇的军队毫无防备,被打得落花流水,大败而逃。
多地响应叛乱 杨坚西面受敌
就在尉迟迥起兵后不久,7 月 25 日,郧州总管司马消难也举起了反旗。司马消难本是北齐宗室,在北周为官,一首心怀异志。他见尉迟迥起兵,认为有机可乘,便率 7 州之地投降陈朝,并协助陈军攻取江北、淮南之地。
几乎与此同时,8 月 7 日,益州总管王谦也在西川起兵。王谦是个野心勃勃之人,他联合西南少数民族,企图割据一方,对抗杨坚。一时间,杨坚陷入了西面楚歌的困境,各地叛乱此起彼伏,局势岌岌可危。
艰难平叛之路 杨坚力挽狂澜
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杨坚展现出了非凡的魄力和智慧。他一面稳住朝中局势,对那些心怀不满的大臣恩威并施,使其不敢轻举妄动;一面调兵遣将,全力应对各地叛乱。
韦孝宽在击败尉迟惇后,乘胜追击,首逼邺城。8 月 17 日,双方在邺城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决战。尉迟迥虽己年迈,但仍亲自披挂上阵,试图做最后的挣扎。然而,韦孝宽的军队士气高昂,作战勇猛,最终尉迟迥兵败自杀,其势力被彻底平定。
在南方,杨坚派王谊率军征讨司马消难。王谊久经沙场,他巧妙地运用战术,逐步压缩司马消难的势力范围。司马消难抵挡不住,最终南逃陈朝,其叛乱也被成功镇压。
而在西川,梁睿奉命讨伐王谦。梁睿率领大军翻山越岭,历经艰辛,终于与王谦的军队相遇。10 月 28 日,双方展开激战。梁睿充分利用地形优势,出奇制胜,王谦战败被俘,后被斩首,益州也宣告平定。
铲除北周宗室 杨坚巩固权柄
在成功平定各地叛乱后,杨坚深知,北周宗室始终是他的心腹大患。从 580 年 9 月至 12 月,他以“谋反”等罪名,先后诛杀了赵王宇文招、陈王宇文纯、越王宇文盛等众多北周宗室成员。一时间,北周皇室的鲜血染红了长安的土地,那些曾经高高在上的王爷们,纷纷倒在了杨坚的屠刀之下。
与此同时,杨坚还进行了一系列政治改革。他废除了宇文赟时期的苛政,颁布《刑书要制》,减轻刑罚,赢得了民心。他恢复汉姓,削弱鲜卑贵族势力,大力提拔汉族官员,进一步巩固自己的统治基础。
9 月,杨坚被任命为“大丞相”,10 月加“大冢宰”,12 月晋爵“随王”。至此,杨坚己站在了北周权力的巅峰,距离他建立隋朝,仅一步之遥。
其他余波 时代交替的回响
宇文赟在位时曾计划迁都洛阳,并下令将邺城石经迁至洛阳,试图恢复洛阳的文教地位,可惜随着他的去世,这一宏伟计划只能夭折。而宇文赟将宗室之女千金公主嫁给突厥他钵可汗的举措,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边境冲突,也为杨坚日后处理突厥问题提供了一定基础。
580 年,这一年的北周,在血雨腥风中走向终结,而隋朝的曙光,正透过重重阴霾,悄然浮现。杨坚凭借着自己的智谋与果敢,在这风云变幻的一年里,一步步改写着历史的轨迹,为一个大一统的隋唐时代拉开了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