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秋
李原培蹲坐在在城中村的小超市门口,就着花生米喝最便宜的白酒。电视里正在播放本地新闻:"我省青年农业专家陈果果团队研发的抗病梨树新品种获国家专利..."
他的手猛地一抖,酒洒在洗得发白的工装裤上。屏幕上那个戴着眼镜的年轻人,眉眼间全是自己年轻时的影子。
"看入迷了?"隔壁老板娘探出头,"听说这小伙子可了不得,他培育的新品种一亩地能多赚三千块呢!"
李原培含混地应了一声,悄悄把报纸上剪下的报道又往怀里塞了塞。这己经是他收集的第十七篇关于陈果果的新闻了——初中奥数冠军、高考县前十、农业大学的优秀毕业生...每一篇都被他抚平褶皱,用塑料膜仔细封好。
下班后,他照例绕路到“春梅果园”门口。初秋的晚风还带着寒意,他裹紧旧棉袄,望着店里明亮的灯光。偶尔有顾客进进出出,让他想起春梅...
"老李!又发呆呢?"保安室的老师傅探出头,"进来喝口热水?"
李原培摇摇头,拖着步子离开。三年前出狱后,他在这座城市最边缘的角落安顿下来,像只不敢见光的老鼠。只有每周到春梅果园"站岗"的习惯,雷打不动。
2011年初,一则海报吸引了他的注意:"青年科学家陈果果新品种发布会"。他盯着海报上自信微笑的年轻人,摸遍全身凑够门票钱。
发布会当天,李原培坐在最后一排,手指死死抠着膝盖。当果果穿着笔挺西装走上讲台时,他的视线瞬间模糊了。
"...这个品种我们命名为'春晖1号',感谢我的父母李青山和陈春梅..."果果的声音通过麦克风传遍会场。
提问环节,李原培鬼使神差地举起了手。"请...请问..."他的声音嘶哑得不像自己,"为什么用'春晖'命名?"
果果推了推眼镜,目光落在最后一排这个佝偻的身影上:"取自'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他突然顿住了,手中的激光笔"啪"地掉在地上。
两人的目光在空气中相撞。李原培看见年轻人瞳孔骤缩,那张与自己年轻时七分相似的脸瞬间血色尽褪。他仓皇起身,撞翻椅子冲出门去。
深夜的小超市,李原培正往纸箱里塞行李。突然,门铃响了。
"打烊了..."他抬头,声音戛然而止。
果果站在门口,白衬衫袖口还别着发布会的嘉宾证。超市的节能灯管滋滋作响,在他脸上投下冷白的光。两人隔着一地狼藉对视,空气仿佛凝固了。
"你...你来买什么?"李原培下意识把纸箱往身后藏,却失手打翻。剪报雪花般散落——全是果果。小学奥数获奖,初中物理竞赛,高中毕业典礼...最早的一张己经泛黄,是县报对"果园村神童"的报道。
果果弯腰拾起一张,照片里六岁的他正骄傲地展示五角星徽章。"原来你一首在监视我?"他声音发紧,"李经理?"
这个称呼像刀扎进李原培心口。他佝偻的背更弯了,手指无意识地掐着掌心:"我...我只是..."
"只是什么?"果果突然提高音量,"只是想知道被你抛弃的儿子活得好不好?"他掏出手机划了几下,屏幕上是当年李原培被押上警车的新闻照片,"你知道吗,村里刘奶奶因为你的诈骗,没钱治病死了!"
李原培像挨了一记闷棍,踉跄扶住货架。货架上"春梅果园"的梨汁罐头整齐排列,标签上印着果果研发新品种的新闻。
"我现在过得很好。"果果深吸一口气,"有全天下最好的父母。请你...别来打扰我的生活。"
李原培望着窗外,眼神逐渐坚定。他开始主动投入到工作中,试图用忙碌来填满内心的空洞。白天,他在工厂里兢兢业业,凭借着熟练的技术和认真的态度,成了车间里的模范工人。下班后,他也不再像从前那样一蹶不振,而是报名参加了夜校,学习文化知识。
然而,内心深处,他对果果仍有着难以割舍的情感。有一次路过学校门口,看到一群孩子嬉笑打闹着出来,他的目光不由自主地在人群中搜寻,仿佛能看到果果的身影。但他很快回过神来,告诉自己要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