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金甲:重生黄巢定乾坤
长安金甲:重生黄巢定乾坤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长安金甲:重生黄巢定乾坤 > 第32章 建立军中医署

第32章 建立军中医署

加入书架
书名:
长安金甲:重生黄巢定乾坤
作者:
胡说六道
本章字数:
6750
更新时间:
2025-06-30

陈桥驿大捷后的第不知道多少天,晨雾尚未散尽,残破的城墙上己飘起袅袅炊烟。义军士兵们穿梭在街巷中,有的在搬运修缮城墙的砖石,有的在给战马添加草料,空气中弥漫着一股忙碌而又充满希望的气息。

然而,在这看似井然有序的表象之下,却隐藏着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随着义军规模的不断扩大和战事的日益频繁,伤员的救治工作变得愈发复杂和艰难。

黄巢站在临时搭建的议事厅前,望着远处临时医馆方向。那里不断传来伤员痛苦的呻吟声,刺痛着他的耳膜。

昨夜,阿青向他汇报,因缺乏系统的救治流程和专业的军医,许多本可治愈的伤员,因伤口感染或救治不及时而失去生命。这个消息如同一把重锤,狠狠敲击着他的心。若想在这乱世中立足,建立一支强大的军队,完善的医疗体系必不可少。

“尚让,你速将各营军医和医兵召集起来,半个时辰后在此议事。”黄巢神色凝重地对身旁的尚让说道。

尚让微微一愣,随即明白了黄巢的意图,拱手应道:“遵命!”说罢,便匆匆离去,脚步声在石板路上回响。

半个时辰后,议事厅内己聚集了数十人。这些人有的穿着破旧的医袍,背着装满草药的竹篓;有的身着沾满血迹的战甲,腰间别着简易的急救工具。他们的脸上都带着疲惫,但眼神中却充满了对未知的期待。

黄巢扫视了一圈众人,清了清嗓子,开口道:“诸位兄弟,自曹州起义以来,我们一路披荆斩棘,历经无数血战。每一场胜利,都离不开你们在战场上的英勇奋战,也离不开医兵们在后方的救死扶伤。”他的目光在众人脸上一一掠过,“但如今,我们的队伍越来越壮大,伤员也越来越多。我听闻,昨日有三名兄弟,只因伤口感染,便永远地离开了我们。这让我痛心疾首!”黄巢的声音微微颤抖,眼中闪过一丝悲痛。

厅内众人听闻此言,纷纷低下了头,气氛变得沉重起来。一位年长的医兵抬起头,声音哽咽地说道:“将军,并非我们不尽心。实在是战场上情况复杂,我们又缺乏统一的救治方法,很多时候都是手忙脚乱......”

黄巢抬手示意他不必再说,继续说道:“我深知你们的难处。所以,今日召集大家,便是要建立军中医署,规范军医职责,制定战场急救流程。从今日起,我们的每一位兄弟,都不能再因不必要的原因失去生命!”

众人听闻,眼中顿时燃起希望的光芒,纷纷鼓掌叫好。

“尚让,我任命你统筹军中医署之事。”黄巢转身看向尚让,眼神中满是信任,“你要尽快制定出详细的职责和流程,确保每一位医兵都清楚自己该做什么,怎么做。”

尚让心中一暖,感动于黄巢的信任,同时也感到肩头责任重大,郑重地说道:“将军放心,尚让定不负所托!”

接下来的几日,尚让废寝忘食地投入到军中医署的筹备工作中。他先是走访了每一个营队,与医兵们深入交流,了解他们在救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又仔细研究了阿青记录的各种病例和治疗方法,终于在三日后,拿出了一套完整的方案。

这一日,议事厅内再次聚集了众多医兵和将领。尚让站在众人面前,手中拿着一卷竹简,神色严肃地开始讲解:“军中医署,设主官一名,由我暂代;下设巡医、急救医兵、药工等职位。巡医负责日常巡诊,检查士兵们的身体状况,预防疾病;急救医兵专门负责战场上的伤员救治;药工则负责采药、制药。”

他展开竹简,继续说道:“战场急救流程,分为五步。第一步,止血。遇到伤员出血,优先使用蒲黄药棉按压止血。若伤口较大,可用布条或绷带进行加压包扎。《本草纲目》记载,蒲黄味甘,性平,归肝、心包经,主心腹膀胱寒热,利小便,止血,消淤血,是绝佳的止血药材。”尚让一边说,一边拿起准备好的蒲黄药棉和绷带,亲自演示包扎方法。

医兵们纷纷围拢过来,目不转睛地看着,不时点头。一位年轻的医兵小声嘀咕道:“原来止血还有这么多讲究,以前我都是随便找点布一裹。”

“第二步,清创。”尚让继续讲解,“用清水或淡盐水清洗伤口,去除伤口内的异物和污垢,防止感染。若条件允许,可用煮沸后的水冷却后清洗。”他顿了顿,补充道,“阿青医官发现,在水中加入少量的艾草灰,消毒效果更佳。”

阿青在一旁点头确认,解释道:“艾草性温,味苦、辛,归脾、肝、肾经,有温经止血、散寒止痛、祛湿止痒之效。其灰具有一定的杀菌作用,可有效降低伤口感染的风险。”

“第三步,敷药。”尚让拿起一瓶金疮膏,“清洗完伤口后,涂抹金疮膏,然后用干净的纱布包扎。金疮膏由三七、血竭、乳香等药材制成,能活血化瘀、消肿止痛、促进伤口愈合。三七,《本草纲目》记载,止血,散血,定痛。血竭,主打散瘀定痛,止血生肌......”

“第西步,观察。”尚让神色凝重地说,“伤员被救治后,要密切观察其病情变化。若出现发热、伤口红肿溃烂等症状,需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可根据具体症状,使用三黄解毒汤、银翘散等药剂。”

“最后一步,转运。”尚让总结道,“对于重伤员,要尽快转运至后方医馆进行进一步治疗。转运过程中,要注意保护伤员,避免二次受伤。”

讲解完毕后,黄巢走上前来,满意地点点头:“尚让,做得好!从今日起,军中医署正式成立,这套流程即刻开始施行。”他环视众人,目光坚定,“希望大家齐心协力,让我们的兄弟在战场上无后顾之忧!”

众人齐声高呼:“愿为将军效命!”声音响彻云霄,震落了屋檐上的尘埃。

然而,就在方案推行的第三天,三营便出现了问题。一名急救医兵因急于救治其他伤员,未对一名腿部受伤的士兵进行彻底清创,导致伤口感染。当巡医发现时,士兵己高烧不退,陷入昏迷。

消息传到黄巢耳中,他立即赶到医馆。看着昏迷不醒的士兵,他的心中充满了愤怒。可现在明显不是追究责任的时候,当务之急是救人。

“阿青,全力救治,无论如何也要把他从鬼门关拉回来!”黄巢紧握着拳头道。

阿青点头,迅速调配草药,熬制汤药。她一边忙碌,一边对身边的医兵们说道:“大家记住,战场急救,每一个步骤都至关重要,绝不能有丝毫马虎。稍有疏忽,就可能让一条鲜活的生命消逝。”

经过一夜的抢救,士兵终于退了烧,脱离了危险。黄巢松了一口气,随即召集三营的医兵们,严肃地说道:“此次事件,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军中医署的职责和流程,不是一纸空文,而是关乎兄弟们性命的大事!若再有违反,严惩不贷!”他的眼神不断扫视,让在场众人不禁心生敬畏。

经历此次事件后,医兵们对待工作更加认真负责,军中医署也逐渐走上正轨。随着时间的推移,伤员的治愈率明显提高,士兵们的士气也愈发高涨。

与此同时,陈桥驿周边的百姓们,依旧在战乱的阴影下艰难求生。他们的房屋大多破败不堪,农田因无人耕种而杂草丛生。许多人衣不蔽体,食不果腹,面黄肌瘦。街头不时可见饿死的流民,野狗在一旁啃食着尸体,场景惨不忍睹。

黄巢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他在完善军中医署的同时,也不忘安抚百姓。他下令打开粮仓,赈济灾民;组织士兵帮助百姓修缮房屋、开垦农田;还在城中设立了施药点,免费为百姓治病。

一日,黄巢在巡视施药点时,遇到了一位抱着孩子的妇人。妇人衣衫褴褛,面如死灰,怀中的孩子瘦得皮包骨头,不停地咳嗽。

“将军,救救我的孩子吧!他己经咳了好几天,吃什么药都不管用。”妇人跪在地上,泪流满面地哀求道。

黄巢赶忙扶起妇人,轻声说道:“大嫂莫急,把孩子交给医兵,他们定会尽力救治。”他转头吩咐医兵,“一定要治好这孩子。”

医兵们迅速将孩子带进医馆,仔细诊断。阿青亲自为孩子把脉,眉头紧锁:“孩子这是外感风寒,入里化热,灼伤肺津,导致咳嗽不止。需用银翘散加减,清热解毒,宣肺止咳。”

她一边调配草药,一边向身边的医兵解释:“银翘散出自《温病条辨》,方中金银花、连翘清热解毒,薄荷、牛蒡子疏散风热,桔梗、甘草宣肺利咽......”

经过几日的治疗,孩子的咳嗽渐渐好转。妇人感激涕零,拉着孩子跪在黄巢面前:“将军大恩,我们母子没齿难忘!以后若有用得着我们的地方,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黄巢扶起两人,感慨道:“这天下本就是百姓的天下,我等起义,便是为了让你们不再受苦。好好生活,便是对我们最大的支持。”

看着妇人带着孩子远去的背影,黄巢心中更加坚定了推翻唐朝腐朽统治的决心。

此时,斥候传来消息,唐军正在集结兵力,准备对义军进行围剿。黄巢眼神一凛,握紧腰间玉佩,心中己有了应对之策——奇袭郑州,烧毁唐军粮草中转站,打乱其围剿部署。

“传令下去,全军休整三日,三日后,目标郑州!”黄巢站在点将台上,大声下令。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