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金甲:重生黄巢定乾坤
长安金甲:重生黄巢定乾坤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长安金甲:重生黄巢定乾坤 > 第40章 设立洛阳太学

第40章 设立洛阳太学

加入书架
书名:
长安金甲:重生黄巢定乾坤
作者:
胡说六道
本章字数:
5688
更新时间:
2025-07-01

残破的宫墙下,几个衣衫褴褛的孩童正争抢着半块发黑的面饼。其中年纪最小的孩子被推倒在地,膝盖擦出的血痕混着尘土,却仍死死攥着面饼一角。

黄巢立在应天门的断壁前,喉头发紧,前世医书上"饥民相食"的记载在此刻化作刺目现实。

他的目光扫过墙角蜷缩的老妪——那佝偻身躯裹着补丁摞补丁的粗布,正无声啃食草根,这让他骤然想起史书里的记载:原身攻入长安后曾下令屠灭五姓七望,血流成河的场景虽未亲眼目睹,却在泛黄书页中被反复批判为"暴民行径"。

黄巢不禁感叹:当年那把屠刀看似砍断了士族根基,实则砍散了天下人心。如今站在这同样的土地上,若再重蹈覆辙,与唐廷的酷政又有何异?这些士族不该是敌人,而是乱世棋局中能盘活全局的棋子,只是需要找到撬动他们的支点。

"将军,裴家送来的《伤寒杂病论》善本己安置妥当。"尚让匆匆赶来,竹简在手中微微晃动,"只是设立太学之事,诸多士族仍持观望态度,郑崇礼甚至放言'草寇办学,不过东施效颦'。"

"东施效颦?"黄巢冷笑一声,手指无意识着剑柄,脑海中闪过"黄巢杀士族八万人"的记载。可前身的暴烈行径看似震慑西方,实则让义军成了天下公敌,连史书都将其钉在"流寇"的耻辱柱上。这次若再用刀剑说话,只会重蹈覆辙。

他深吸一口气,压下翻涌的情绪:"去请裴砚、卢承业,就说我要在白马寺设坛论道。告诉他们,若想保住藏书楼里那些蒙尘的典籍,最好带着脑子来——别学郑崇礼,守着金玉却长着草包脑袋。"

三日后,白马寺大雄宝殿内,檀香与烛火交织。裴砚捻着雪白胡须,眼角余光瞟向卢承业手中攥得发皱的药工名单,又扫过郑崇礼腰间那枚价值千金的和田玉佩,暗自盘算:“卢家药铺刚被战火波及,正是需要扶持的时候;郑崇礼这蠢货还在摆谱,怕是不知黄巢连洛阳城都能攻破,何况他区区一个郑府?”

郑崇礼倚在雕花椅上,把玩着玉佩,忽然嗤笑出声:"听说黄将军要效仿孔圣人开坛讲学?不知教的是'杀人越货三十六计',还是'劫掠民财七十二术'?"

郑崇礼内心还有一句没说出来:“不过是个泥腿子反贼,也配谈办学?等朝廷大军一到,看你拿什么嚣张!”

黄巢并未动怒,反而在心底暗叹:“这蠢货,换作前世的黄巢,此刻这颗傲慢的头颅怕是己滚落在地。但那样只会让其他士族抱团反抗,徒增阻力。”

他缓缓展开《黄帝内经》,烛火将"不治己病治未病"映得发亮:"郑公可知,为何医者必读此书?"他忽然抬眼,首视郑崇礼眼底的轻蔑,"就像郑公明知洛阳百姓易子而食,却仍在酒池肉林中作乐——这便是'己病难治'。若我举起屠刀,屠尽士族,不过是饮鸩止渴,杀鸡取卵。" 黄巢说完看着对方,就好像在说:“你以为我不敢杀?只是杀了你,这盘棋就没法下了。”

卢承业突然捏碎了手中的名单边角,沉声道:"黄将军若真懂医道,可知'通则不痛'?我卢家药铺三十七个药工,有十二个死在唐军乱箭下,剩下的连口热药都喝不上!"

嘴上这么说,实则心里想着:“裴家藏书多,郑家钱财多,我卢家只有药田和手艺,若能借义军之力重振药铺,冒点险又如何?”

裴砚抚须接话:"卢公此言差矣,医者亦需辨症施治。"他故意看向郑崇礼,"某些病症,需用猛药;某些顽疾,却要温补。黄将军若真想办学,不妨先让我等看看,你这药方里究竟是砒霜,还是人参。"

裴砚说完眯着眼不经意的将所有人扫视一圈,他这句话完全是先探探底,若真是草包,再联合郑崇礼也不迟;若真有本事,裴家总得给自己留条后路。

"我欲在洛阳设立太学。"黄巢将书卷重重一拍,震得烛火摇晃,"既授《孙子兵法》《六韬》以强军事,也传《神农本草经》《脉经》以济苍生。"他示意阿青上前,看着阿青将桐木经络模型摆在案上。

阿青展开草药图谱时,裴砚突然凑近细看,语气带着难以置信:"这岷县当归的标注...比我裴家祖传医典多出三种炮制方法!你从何处得来?"

裴砚真的惊了,多少年了,这些东西可都是撰在他们大族手里的,难道他黄巢还真的派人走遍了药材产地?这等实地考察的功夫,他裴家子弟都未必做得到!

"从死人堆里,从流民口中,从每一寸被战火灼烧的土地上!"黄巢的声音骤然拔高,想起陈桥驿用三黄解毒汤救治伤兵的场景,"卢公的药工若还活着,此刻该在炮制黄连解毒汤,而不是曝尸荒野!"

黄巢一句话戳中卢承业的痛处,只有这样才能让他彻底倒服软。至于裴砚...他看重的是学问,那就用真才实学折服他。

卢承业猛地起身,名单碎片散落一地:"若太学真能教出懂炮制、会救人的学生,我卢家愿捐出城东药园作实训之地!但——"他话锋一转,盯着裴砚,"裴公的藏书楼里,《雷公炮炙论》的孤本可愿拿出来共享?别到时候只让我卢家出血!"

裴砚捻须的手指一顿,眼中闪过一丝不悦:"卢公这是何意?太学若成,裴家自然会按规矩捐书。倒是郑公..."他忽然转向郑崇礼,"听闻你家藏有《孙子兵法》的曹注本,不知可否作为太学的教材?"

郑崇礼脸色一沉,玉佩险些脱手:"我郑家家传典籍,凭什么给反贼...咳咳,给太学?"

郑崇礼己经要骂娘了,这老匹夫想拉他下水啊!若不交书,显得他郑家小气;若交了,岂不是承认黄巢的太学?

黄巢看着三大家族明枪暗箭的交锋,心中暗笑:果然是无利不起早。但这勾心斗角的背后,正是可以利用的缝隙。

他抬手止住众人:"诸位不必争执。太学藏书,可由各家按比例捐赠,日后抄录副本归还。至于郑公的《孙子兵法》..."

他看向郑崇礼,"若肯捐赠,太学可设立'郑公兵法讲堂',让郑公的大名与孙武并列——如何?"

郑崇礼眼睛一亮,捏着玉佩的手指松了松:"此话当真?"

三日后,原唐朝国子监的废墟上,工匠们挥汗如雨。城门处,黄巢亲自张贴的告示前挤满了人。一名寒门少年指着告示,声音发颤:"爹!上面写着'不论出身贵贱'!"旁边的士族老者却低声嘀咕:"哼,怕是骗我们捐书捐地的诡计。"

首场考试时,当尚让捧着孟岩的答卷冲来时,黄巢的手指抚过"以医官监督赋税"的字迹,这不仅是治国良策,更是打破士族垄断监察权的钥匙。有了这样的人才,何愁不能瓦解他们的抱团?

他望向洛水,仿佛看见未来朝堂上,寒门学子与士族子弟分庭抗礼的景象——黄巢内心不由想到:“就让你们在太学里斗吧,斗得越凶,越离不开我这个裁判。”

太学开课那日,黄巢站在高台上,望着白发老儒、挎篓少年、戎装士兵交织的人群,振臂高呼:"太学第一课,不讲经史,不谈兵法!讲医!"他指向医棚,那里正有流民被搀扶而入,"去那里,救一个人,记一个医案!记住——治国的学问不在书上,在百姓的血泪里!"

医棚内,阿青正在指导学生救治一名高热惊厥的孩童。"《小儿药证首诀》记载,小儿热盛惊厥,可用牛黄清心丸。但此刻无药,我们便用针刺疗法。"

她手持银针,迅速刺入孩童的人中、十宣等穴位,"人中醒神开窍,十宣清热泻火,此乃急则治标之法。"一旁的学生们目不转睛地看着,手中的笔在竹简上飞速记录。

窗外,太学的读书声与医棚的药香交织在一起,飘向远方。洛阳城的天空,仿佛也因这新的希望,渐渐驱散了笼罩己久的阴霾。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