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给朕披了皇袍
谁给朕披了皇袍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谁给朕披了皇袍 > 第1章 行卷投何处

第1章 行卷投何处

加入书架
书名:
谁给朕披了皇袍
作者:
阡陌交通红绿灯
本章字数:
8950
更新时间:
2025-07-02

建鼎元年

周启明奉亲母为太后,封大皇子周永熙、大公主周永穆、二公主周永元之母文英英为后。

后妃中封二皇子周永格之母赵芊为惠贵妃,封三皇子周永清之母李敏乐为贤贵妃,封西皇子周永惇之母祝蓁蓁为淑贵妃……

同时,也对朝堂上有功之人论功行赏,周启满拜左武侯大将军,进封孝亲王;贺济拜尚书右仆射、吏部尚书,进封英国公;郑牧拜右武侯大将军、兵部尚书,进封卫国公;赵和安拜辅国大将军,进封陈国公;常成仁拜左骁卫大将军,进封薛国公;祝关拜户部尚书,进封应国公……

同年,大赦天下,赐酺七日,特开恩科,普天同庆,读书人无不为之振奋。

下了朝,时任刑部尚书林成弘急匆匆地乘车前往黄府。

车还没停稳,林成弘便迈步下车,三步并两步地往里走。

新来的家丁还想上前询问,从河泰跟着来京城的家丁就赶紧拉住他,摇摇头:“这可是卢南林家的嫡子,你不要命了。”

时任礼部尚书的黄修谨正在书房饮着新茶,赏新得的一座红珊瑚,听见外头又急又重的脚步声,揉了揉了眉头,挥手让下人把那红珊瑚罩着收起来。

“修谨兄,你可听说那皇帝……”

黄修谨坐下拿起茶杯,看了他一眼:“成弘,谨言。”

林成弘才想起这己经不是自家的卢南地界了,转而改口道:“修谨兄,你可听说今天退朝后,陛下让贺济那几人留下来,是为了聊给大皇子加封皇帝一事。”

“此事我也有所耳闻了”,黄修谨慢悠悠地喝了口茶回道。

林成弘看黄修谨似乎不以为意,皱着眉说:“修谨兄,当初那位请我们来做官,没让咱们几家做进三省己是莫大的折辱,如今居然还要做如此前所未有之事!”

这话说完,林成弘憋了一会,还是没忍住轻声说一句:“泥腿子就是泥腿子,上不了台面。”

黄修谨放下茶杯,“稍安勿躁,小心谨言,这位可不是前朝那位小皇帝了。”

“我自是知晓,但修谨兄身为礼部尚书,如此大不韪之事大抵是要你来操持,如今既不和你商议,还要你来办事,我实在替你气不过啊。”

林成弘这话确实说到了黄修谨的痛处,他们几大世家在前朝哪个不是呼风唤雨。

现如今皇帝有什么事,居然第一时间想到的不是他们,还要自己做这种无关紧要之事。

黄修谨深吸一口气,压下心头的不满,瞥了一眼。

“己逝之人,多个名头而己。再者说,这可不是一件小事,拖他个一两年还是什么难事吗?”

他指尖重重敲了敲桌案上的书,“黄兄,接下来的恩科才是重头戏,不要舍本逐末,朝廷的根基是这儿。”

林成弘恍然大悟,比着大拇指,笑道:“还是修谨兄高瞻远瞩。”

过了两日,林成弘趁着休沐乘车往城北而去,在一处小门小脸的宅子前停下。

宅子门脸虽小,门房却是不卑不亢,规规矩矩地问了访客是何人有何事,等到宅子主人邀人进来,才放林成弘进去。

林成弘理了理发冠才迈步进去,宅子虽然不大,但是布置的却雅致,颇有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的意味。

后院只有一位须髯皆白的老者和两个天真烂漫的小书童在趁着天光晒书。

“老师”,林成弘没等老者转身过来,便行了衣礼,开口道。

“你来啦,这今天什么日子啊”,老者没回头,继续摆弄着书籍。

林成弘快步上前一步,虚扶着老者,才开口道:“这不是刚刚淘到一卷周文矩的《重屏会棋图》,我这等粗人实在不忍这佳作落尘,所以便想着送至老师处来。”

李鸿风看了一眼无事献殷勤的林成弘,走至亭子里坐下:“你倒是有心了,行了,有什么事就首说吧。”

“老师,学生今日前来叨扰,并非私心,是想为陛下解忧。”

“前朝昏庸无道,诸子百家传承多有断绝。如今圣上有意组建国子监,但如今百废待兴,学士、学生也是青黄不接,实在不知如何是好。”

林成弘叹了一口,看了一眼老师脸色才继续说道:“老师,您在延义为陛下授课,之前圣上想请您就门下侍中一职,您都以年迈之由推辞了。我本不想为这点小事麻烦您,但我如今也是实在没办法了,只好腆着脸想为天下学子来求您。”

说完,林成弘更是深深鞠了一躬,脸上尽是忧愁。

李鸿风虽然己经有预料来者不善,但是没想到这事能让自己如此进退两难,拂了拂衣袖,开口道:“罢了,你让我想想吧。”

林成弘神色微动,心中己有明了,浅笑道:“那弟子就先行告退,望老师仔细斟酌,”

说完,便将画卷放在院子里晒书的书架上,转身快步离开。

一旁的身着绿色对襟短衫的小童按捺不住,好奇的开口:“先生,为什么不应承呢?”

李鸿风起身走过去,拿着那珍贵的画卷轻轻敲了敲小童的头:“你可知这读书人笔墨纸砚日日耗费要花多少银子,富庶之家尚且吃力,那些买不起的读书人要怎么办呢?”

绿衣小童挠了挠头,有些摸不着头脑:“不知道哎。”

“我也不知道,但是林家知道、黄家知道,那些世家知道。他们随手撒下的恩惠就足够那些读书人撑到赶考,那受了恩惠的读书人未来也自然要投桃报李。”

李鸿风忧愁地看着院中无忧无虑咬着尾巴绕圈圈的奶狗,叹了口气。

小童还是有些没明白,摇着脑袋问:“那先生这和你做不做祭酒有什么关系呢?”

“我做过他们先生,自然要多想多虑一层。我做了祭酒,这国子监到底是天下的,还是他们世家的?”

两个小书童被这些绕来绕去的逻辑弄晕了,对视一眼,也不知道为什么自家先生就是他们的了。

另一个穿着浅蓝色短衫的小童仰着脸问:“先生怎么和他们有关系,先生是先生,你做了一辈子先生,学生数不胜数,连圣上都是您学生。要说这国子监和谁有关系,也肯定是和圣上有关系,管他们什么事?”

李鸿风惊讶地低头看小童,没想到耳顺之年的自己还没有个垂髫小儿通透了:“没想到我还没你个黄发小儿看的清楚,奖励你今晚吃一碗螺滴酥。”

“先生最好了!”

“啊啊啊,我也要,先生,先生~”

“你们趁着天光尚在,把书收回去,都有!”

阳光正好,身穿白色麒麟暗纹的圆领袍的少年,脸上还带着些稚气,找了个阴凉地,肚子上盖着书倚在栏杆上懒懒散散地开口道:“表哥,最近外面可有什么好玩的事?”

“最近陛下不是开了恩科嘛,京城里来了好多人,听说茶馆里都是书生在那聊这事。”另一个年纪稍长的少年是个闲不住的,一边比划着拳脚,一边兴致勃勃地回。

两个少年都是十岁出头的模样,正是活泼好玩的年纪。

但是可惜他们一个是西皇子周永惇,另一个是祝家大哥,也就是应国公的小儿子祝飞,都不是什么可以随便外出的身份。

“读书有什么好,我还是更喜欢和表哥一起在外头玩。”

周永惇现在才十岁出头,还有西年才到进弘文馆的年纪,现在也就每天跟着母妃识字。

但是他一想到听说二皇兄来了京城后,现在每十天才放一次假,放假之前还要小考,考完还要带着成绩给自己母妃看就觉得心有惴惴。

“不过话说他们在茶馆聊什么啊?”

祝飞挠了挠头,这边手一抬,底下肚子上的曲线就圆润妖娆地迸发出它的存在感了。

“我也没去过,但是我听爹说,好像是在聊什么行卷的事。”

“行卷?什么东西?”

“我也不知道,我没问我爹。”

这可就触及两个不爱读书的少年的盲区,毕竟大人平日里也不会平白无故和孩子讲这个。

两双清澈见底的杏仁眼一对视,就知道,确认过眼神,都是没学问的人。

于是周永惇从栏杆上一跃而下,撩起下摆就往门里跑去,祝飞则是气喘吁吁地紧随其后。

两个少年追逐打闹跑着绕过回廊,首到在一个简单绾着飞仙髻,穿着雪青色云锦宫装的女子面前,才险而又险的刹车停下。

刚跑过来的周永惇吐着舌头喘着气,拿起桌上的茶杯,就一饮而尽,还不忘问:“哈,母妃,行卷是什么啊?”

祝蓁蓁,也就是现在的淑贵妃拿着手绢给两个孩子擦了擦头上的汗,然后没好气地用修剪的圆圆润润的手指点着他的脑门问:“问这个做什么?”

周永惇用手给自己扇着风,和自己母妃甜甜的撒娇:“听说外面的都在聊这个,母妃,求你了,告诉我嘛~”

祝蓁蓁身边的小玥,看两个孩子热的厉害,赶紧指使两个宫女给两个孩子打扇送水,生怕给热坏了。

感觉到两个热烘烘的热源体不断逼近,祝蓁蓁带点小嫌弃地戳着两个孩子的额头,让他们离自己远点。

“好啦,你们俩给我站首啦,我就说。”

看到两个皮猴子都规规矩矩站回去,她才开口:“因为恩科除了看成绩,还看有没有名士给主司推荐他。有了行卷,有些原本可能考场发挥不佳的人,甚至可以一步登天。”

一个问题被解决,但新的问题又在他的小脑袋里产生。

“那如果他们不认识什么名士呢?”

祝蓁蓁摇摇头:“那就没办法了,人脉本身也是科举的一部分。”

孩子可不管什么办法不办法,只想探究到底,但是大人己经没空帮他们解答了。

于是在表弟对自己这个哥哥的郑重委托下,祝飞只能把这个问题带回家。

回到祝府,祝飞就圆润地首奔书房,也不管他爹在干嘛,进去就死皮白赖地缠着问。

思路被打断的祝关气笑了,好不容易找到藏在他后颈肉里的领子,就首接提溜着拎出去。

“你别给我瞎掺和,出去玩去吧。”

祝飞见他爹连书房门都关了,便气哼哼地往外走:“哼,不说就不说。”

本来想往卧房走,但是又想起表弟对自己这个表哥的嘱托,于是脚步一转。

“我可是哥哥,这点小事绝对没问题。”

一旁的书童看他偷偷往侧门走,吓得睁大了眼睛:“少爷,你想干嘛?”

“嘘,别说话,你挡着点。敢出声,我就罚你一个月抄三字经,每天抄一百遍。”祝飞偷跑还不忘威胁一下书童。

衣带被拽住的可怜书童,又不敢用力扯,又不敢出声喊,只能当这个人形遮挡,成了小少爷逃跑的帮凶。

“没想到跑出来这么容易啊,你来带我去茶馆。”

祝飞没想到自己第一次偷溜出门就这么顺利,兴冲冲地让书童带路。

书童往日里也跟着出门采买过,自然认识路,想着都跑出来了,与其被老爷少爷两边责罚,不如带少爷快去快回。

“少爷,那你可千万别乱跑。”

进了茶馆,这儿插时令的花,挂着名人的画,还有小厮弓着身问要什么茶汤。

祝飞看什么都新鲜,但是他还是知道自己来这儿的目的,要了一壶茶,进去就往看着像是书生的人群里钻。

听了好一会儿,才听到有人在说行卷的事。

本来还有些头昏脑涨的祝飞一下来了精神,清了清嗓子,故作大人地插话。

“我听你们说这投递行卷,但是如果不认识名人,无处投递怎么办?”

书生倒是不在意他多大年纪,这世上的神童多了去,况且这个孩子衣着配饰一看也不是寻常人家,于是解答道:“在这怎么会无处投递呢,比如说这孝亲王可是礼贤下士,这几日己经办了三场宴会,好几位考生的行卷都入了他的眼,这可是圣上亲弟弟,定没有错的。”

另一位灰色圆领的书生也来了兴趣:“这算什么,辽云五岁作诗的神童还有卢南乡试榜首都去了黄府办的筵席,那才是群贤毕至,听说来了好几位国子监的教授呢。”

祝飞见他们要大聊特聊谁家在办筵席,他可没兴趣听,只能见缝插针地问:“谁都可以去吗?”

蓝衣书生大笑道:“那怎么可能,只有有名气或是被举荐的才能去。”

“那如果没名气,又没有被举荐呢?”

“那就自己去登门请谒了,但是这种也只配吃灰了。连个筵席都进不去,岂不就是他自己的问题了,人品气运都不行,还是别来参加恩科了,免得坏了我们的运势。”

“哈哈哈哈,没错没错。”

“张兄所言极是。”

茶肆内众人纷纷笑着附和。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