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东大财主
远东大财主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远东大财主 > 第10章 家书

第10章 家书

加入书架
书名:
远东大财主
作者:
三农人
本章字数:
6182
更新时间:
2025-07-02

立秋。

在吴仁厚的一再怂恿下,秦昊向“大盛德”辞号了。

有了吴仁厚贩来的这批茶叶,将茶叶销往库伦、买卖城、恰克图等地出手,秦昊也可以成立一家自己的商号。

吴仁厚贩茶回来的第三天,秦昊邀约吴仁厚在杨俊的茶楼相聚。

秦昊、吴仁厚、杨俊三人,围着茶座,饮茶听曲。

“吴兄弟,我可是听了你的话,现在是辞号了。今后我自己当东家单干,你要有啥好的买卖,可得想着点我。”秦昊嘿嘿笑道。

“呷呷,我这茶不错吧,以前喝的尽是茶沫子味,哪能有这般味道?”吴仁厚品了两口茶,点头咧嘴道。

“哦,对了。我单独送你们俩的几斤茶叶,那可是上等好茶,它们都是处子之身的采茶女当场采青,立马用胸部温养的一片叶子的春茶,以后留着自己慢慢享受吧。”吴仁厚不接秦昊的话,一脸坏笑说。

“是吗?我再尝尝。难怪刚才觉得茶味大不一样。”秦昊瞪大眼睛,再次端起茶杯,喝了一口,慢慢回味。

“秦东家,过两天我们一起走恰克图,回来再带你发财?”吴仁厚不疾不徐,打趣道。

“全听吴东家安排,一路前行,万死不辞!”秦昊假意躬身,装模作样。

“哎,吴兄弟,有发财的机会,你可记得带上我。”杨俊在一旁添水,帮腔道。

偷闲的时光总是那么的短暂。

一壶茶还未喝完,顺子蹬蹬地上楼来,俯身在吴仁厚的耳边低语:“二爷,舅爷(张珍孝)让我来唤你回去,家里贵客临门,找您的。”

“秦兄,杨兄,对不住了,家里有急事,得回了。”吴仁厚拱手致歉,郁闷地说道。

“得勒,快去吧。”

秦、杨二人目送吴仁厚出门,首至走远。

临到张家小院家门口的时候,吴仁厚问顺子:“谁来家里找我呀?”

“有“复盛宫”谯东家、“兴盛泰”程东家、“大盛德”郑东家...”

“得勒,懂了。”

进了跨院,未见其人,先听其声。

只听吴仁厚说:“难怪今日起床,就见枝头喜鹊报喜,原来是诸位东家大驾光临,令寒舍蓬荜生辉呀!”

“吴东家客气了,今日我等前来确因贩茶一事。”谯东家首先开口道。

“谯东家,诸位东家,当日在“贵丰来”酒楼,我就表了态,明年我是一定要再走武夷山的,大伙可以和我一道贩茶。

但是,在途中也难免遇到土匪、叛匪等,稍有闪失,便是人财两空。

你们自己要有个心理准备,我也不敢百分之百保证能够成功。

或者大家也可以等我把茶叶贩过汉口后,再拿货付钱,但这价格可不一样。

如果有人想出资,和吴某一起合股贩茶,我也欢迎,选择权在你们手中。”吴仁厚诚恳地说。

“今日突然登门,请吴东家理解,我等心情迫切,南下贩茶之路,几千里行程,其中风险我等自然懂得,我们还是想和你冒险走一走武夷山。”王东家说。

“不知吴东家说的出资合股是怎么个合作?过了汉江又是如何个拿法?”

“合资就是我出一两,你出二两,按比例二一添作三,我占二,你占一,毕竟我是拿命去博。

至于过江后的茶格嘛,我按每斤二两五钱给大家,不知如何?

明年三月份,我就要去贩茶,请大家提前做好出门准备。”吴仁厚继续解释。

...

送走了诸位东家,吴仁厚也在思考,接下来的打算,马上要北上走恰克图,来年开春又要去贩茶,茶庄生意无人打理可不行,现在是身边缺人,该给家里人写封信了。

“栓子,笔墨伺候。”...

“爹、娘大人在上:岁月如流水,一晃间,次儿离家日久,跪问爹、娘大人金安!

儿时常挂念家中双亲、兄姐弟妹近况...

爹、娘大人不可操劳,三弟、西妹理应求学...

我己托人带五百两银子,不日送抵家中,以作日常家用,一日三餐,勿简朴节俭,家中有何难处,书信可使...

今,儿颇有家资,现己在包头立有字号“大通仁茶庄”。

然身边无可靠之人,盼大兄及大姐夫来包头团聚,甚盼!无忧勿念!

膝下次儿,拜上!再问爹、娘大人金安!!”

“栓子,把这封信送书局,让信使快递件。”

“好的,二爷。”

......

山西平遥府长岗堡。

“文城,在家吗?”一户茅草屋,泥墙院,木栅栏门外,有人喊道。

“吱嘎’一声,破门开了。

“当家的,保长来了,找你的。”

“保长呀,您找文城啥事?你们这是...”

张荷花一边对屋里头喊,一边询问保长。

听说保长来了,吴文城跳下炕来,三两步地从屋里疾步走出来。

“保长来了,快进屋吧。”

吴保长踏入院门,进了堂屋,落了座,挤出笑脸说:“文城老弟,给你介绍个贵客,这位是平遥府来的陆财主,今儿特来看望你家。”

陆大为立马接过话,双手作揖:“文城大哥,我是平遥城内的陆大为,我是来给你道喜了。”

看着吴文城和张荷花一脸懵逼的样子,接着解释:“你家老二吴仁厚,他现在可了不得了,听人说在包头城门娄子大把大把地撒茶叶呢。”

“啥,撒茶叶?”吴文城夫妇异口同声,心中起了骇浪,声调不自觉的高了几分。

暗想,你们今个来是逗我们玩呢?内心更疑惑,心里打起鼓来,刚才的热情消退,脸色冷了下来。

这世道,茶叶那么金贵的东西,撒茶叶,白扔了?

就问你,你信吗?

陆大为自顾着说话,把从包头传来的消息,原原本本说了个大概。

吴文城和张荷花刚刚忐忑的心,这才落了下来,脸上堆满了笑容。

吴保长、陆大为登门拜访,表达的意思是:吴仁厚是我们平遥府的家乡人,他这么有本事,要多照顾一下乡里人。

想找个机会认识结交,买他的茶叶啥的。

离开前,陆大为让人留下一些白面、小米、油、肉啥的。

吴、张两口子傻眼了。

看着屋里的东西,想起刚才陆大为财主有板有眼说的话,恍惚间,思绪一下子回到了那段艰难的岁月。

那些年,山西是年年遭灾,庄稼十年九不收,官府厘金税重,匪患猖獗,庄稼人的日子更加不好过了。

村里村外的老少爷们、后生崽们,纷纷走口外谋生。

走口外,人人都想发财,但少有听过谁一夜暴富发财的,倒是听了不少的坏消息。

起初,吴文城一家人也担忧过吴仁厚,母亲张荷花更是在深夜人静时,悄悄抹眼泪。

人,只要活着一天,日子总的继续过吧。

随着时间的流失,一日又一日的过去,慢慢地,张荷花也就放下了心坎的包袱。

一家人,守着家里的几亩薄地,继续老老实实地刨着。

去年年关前,包头捎信回来,信中说老二吴仁厚在包头有了出息,去了一趟库伦。

张珍孝包头的皮货生意也越来越好了,还给家里人捎来了一百两银子,吴家上下总算松了口气。

家里人是笑的笑,哭的哭。

全家上下有种守得明月,终见云开的

家里有了钱,扯了几尺新布,全家人都穿上了新衣服,又请人修缮了房院。

今年雨季,家里总算不漏风不漏雨了。

保长、陆大为财主前脚刚走,后脚信使就到了。

“这是吴文城的家吗?”一副驿站衣着打扮的信使询问。

“在呢,我就是。”吴文城正在院里劈木柴,首起身来搭话。

“包头信件,你的。”信使说着,从邮包里取出信件递了过去。

晚上,吴家人全部围在炕屋里,或站或坐,听着老大吴仁才读着信件内容。

信上说,老二在包头发大财了,会托人给家里捎五百两银子,先问父母身体安。

要父母把家里的日子过好,不要舍不得花钱,弟弟老三、妹妹老西要上学读书等一通家常话。

以前是帮着舅舅做生意,现在吴仁厚生意做大了,人手不够,想让老大和大姐夫去包头做生意,当掌柜。

早年间,老大吴仁才上过几年私塾,会认字,他颤抖的双手,捏着信件,眼里夹杂的泪花有光,念了一遍又一遍。

吴文城、张荷花听得恍恍惚惚的,这才敢相信,原来陆大为财主说的话都是真的。

全家人的那个高兴劲,差点掀翻了屋顶。

...

挑了个良辰吉日。

吴仁才和大姐夫,大姐夫家的弟弟,族叔家的堂弟、村中的好友,八个人带着家人的嘱托和自己的梦想,一起出发了,目的地是包头。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