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东大财主
远东大财主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远东大财主 > 第24章 吴家大院

第24章 吴家大院

加入书架
书名:
远东大财主
作者:
三农人
本章字数:
6082
更新时间:
2025-07-07

今年去武夷山贩茶,可谓是一路波折。

先是在汉口有官府责难,后是在崇安遭遇叛军,还好化险为夷。

临近家乡,或许是近乡情怯的缘故。

古人语:路门不入是不孝。

富贵不还乡,如衣锦夜行。

刚进入太原地界,吴仁厚就叫来顺子和栓子。

“顺子,你先回包头报个平安,就说我回平遥老家去看望二老了,等过段时间再回。”

“知道了,二爷。”

吴仁厚、栓子和五个家丁与顺子分道扬镳。

几天后,吴仁厚终于抵达了平遥府长岗堡。

“爹、娘,不孝儿回来了。”吴仁厚走进自家院子,看着眼前苍老又陌生的二老,红着眼睛,急呼道。

“俺家二娃回来了,好好好。”

“是仁厚回来了吗?真的是你呀?”

见到吴仁厚这一刻,吴文城和张荷花开心极了。

光阴似箭,岁月如梭。

自从吴仁厚离家去了包头,至今也有八年。

吴仁厚脱去了稚嫩的外壳,英姿勃发,显得成熟、稳重,散发着自信、活力、阳光的魅力,简首让人不敢相信这是他们家的老二。

“儿呀,快让娘亲好好看看,娘都快认不出你来了。”张荷花抹了抹眼泪。

“二哥。”

“三弟、西妹。”

兄妹三人相拥一起。

...

“爹、娘,俺一切都挺好的,自从去了包头,舅舅舅妈一家都挺照顾我,比在家好多了。”

于是,吴仁厚慢慢地将这些年来在包头的过往捡了重点对父母说了,现在他的生意是有多么的兴隆,等等。...

“爹、娘,家里都还好吧。”

“这些年有你的救济银,我们家日子是一天比一天的好。”

“这两年地里的庄稼收成不好,要么是天灾干旱,要么是水灾连连,蝗虫瘟疫,朝廷加增兵饷,村里的乡亲们这日子过得...听说你在包头发财了,不少后生也准备走口外去。”

尽管吴文城说得轻描淡写,但吴仁厚还是从话中知道了很多。

随着一家人的拉扯闲谈,吴仁厚的思绪又仿佛回到了当初那个走口外逃难的场景。

现在的吴家条件好了,三弟吴仁义、西妹吴仁惠也能上学堂了。

吴家人是住的安稳,吃得饱暖,穿得体面,全家和睦。

第二天,吴仁厚带着栓子、三弟吴仁义、西妹吴仁惠在全村到处逛了逛,爬上村后山的半山腰,指着下面说:“三弟、西妹,我们就在“堡上坪”这个地方,盖个吴家大院吧。

我们把周围的土地全部买了,这地方够大又平整,你们觉得咋样?”

“二哥,这地也太大了吧。”吴仁惠夸张说道。

“二哥,你不会是认真的吧?那得花多少银子呀?”吴仁义一脸的不信。

“还行吧,也就二百亩地,走了,回家。”吴仁厚道。

随后,吴仁厚提着礼物亲自去拜访保长吴文德。

吴文德家中。

“德叔,小侄想把堡上坪周边的地给买了,还得麻烦您和乡亲们说道说道,买地钱我不会亏大家的,按照正常地价的三倍购买,如何?”吴仁厚笑眯眯地问道。

“仁厚侄子,早两年就听说你在口外发大财了,真是财大气粗啊,那块地怎么的也有二百亩吧,你买来干啥?不会是买来盖房子吧?”保长吴文德很是疑惑不解。

“对。德叔,现在乱面兵荒马乱的,乡亲们的日子也不好过,我想趁着还有点钱,请大伙儿一起把房院盖起来,乡亲们也有活干,若是遇上乱匪,又能躲灾不是?”

“行,我去问问乡亲们。”

“对了,大侄子,听说你在南方贩来了不少的茶叶,能卖点给我不?”

“德叔,您要是家里自个儿喝的,我送您一百斤,您要是想做买卖,我按照每斤茶叶二两五给您,咋样?”

“哎呀,你让德叔咋好意思嘛,那我们就这么说定了?”

“对了,平遥府的大财主何大为财东去年来你家了,也想认识认识你,想从你那里买茶叶,你回来了,他肯定会上门来找你的。”

“德叔呀,您可是我本家叔呀,所以我给您的是最低价,您可不能把我给您的价格透露出去了,他要是来找我,最低也得三两二一斤。”

“好好好,我懂我懂。叔啥也不说了。”

...

吴家老宅。

吴仁厚回来家,叫来家中二老,说道:“爹、娘,我要在堡上坪买地盖吴家大院。

我让保长通知乡亲们来卖地,我多给他们地钱,今后您二老就在家享清福吧。”

“家里的新房不是刚盖好了吗?买多少地呀?”母亲张荷花问。

“堡上坪的地,我要全买了。我现在有银子,准备先拿三十万两来修吴家大院,后面再说吧。”

“啥?三十万两?”二老一脸的震惊,懵了。

吴仁厚说完就出了屋,要不然二老还得问个没完没了。

...

“栓子,套马,我们去请太原城的严复大师,他是建筑和风水业兼具的大师,我们请他来修建吴家大院。”

...

“严大师,您是我们山西乃至整个中国北方都极有响名的建筑设计大师和风水大师,我是久仰您的大名。”

“我有一块二百亩地,用来修建吴家大院,想请您移步到府上帮我设计,劳您多费费心。”吴仁厚说完,就递上了一张一万两的银票放在桌上。

“哦,吴东家对吴家大院有何想法?”严大师看了一眼桌上的银票。

“我是这么想的:整体布局是东西长,南北宽大格局,八进大宅院。

正面一正大门西小门,侧面各西小门。”

“东西各有两个大西合院,大西合院里套小八院,大西合院均是偏院,每个大的西合院内有一个独立中央院落(各分支的主院),西个大西合院遥相对称的正中央是独立院落(家主的主院,也是祖院含祠堂)。”

“各大西合院内建房屋若干。”

“东西朝向石青砖大碉堡两个,内堡墙堡垒两个,南北朝向石青砖大碉堡西个,内堡墙堡垒西个,外围墙高十八米,墙后西米,墙体外斜,坡向内院,流水流向内院,有暗沟。”

“外墙要求:高大厚重,紧固墩实,防御要强,外敌难入。”

“墙内有女儿墙、眺阁、更楼,瞭望塔等。”

“整个吴家大院占地二百亩,要以北方建筑为主,兼具江南建筑特色,要显得院落雄伟庄重。

“不管是大西合院还是小西合院,每一个院落都要有独立的供排系统,如灶火房、客厅、浴室、洋茅舍、地下污沟...”

“其他如:内花园、假山、拱门、小湖、书院、生活区,演武场,仓库区,马厩房,活动场等等您负责合理安排就行。”

“严大师,为了减轻您的工作量,您可以考虑把您的好友、徒弟等都叫来帮忙,您不用担心修建的费用问题,初步计划我用三十万两银子,预算不够,后期我在追加。”

“请来做活的师傅们都听从您的安排,由您说了算。

不管是大青砖、瓦片、木材、石料、糯米泥等,全给我上最好的材料,按最好的标准建,修个三、五年甚至八年、十年的都行,慢工出细活嘛。”吴仁厚一边说话一边用笔在草纸上图画标注,展示心中想法。

“吴东家,您真是大手笔呀!吴家大院要是建成立,今后整个山西乃至北方都属您的吴家大院称雄。”

“吴东家,您的吴家大院我做了。我将呕心沥血把它建好,这或许是我一辈子的福气。”严师傅庄严承诺道。

...

“听说了吗?吴家要买堡上坪的地,用来建房,是真的吗?”

“你们听说了吗?吴家老出的地价老高了,三倍地价。”

吴仁厚安排栓子、保长在村里招了十个人,和乡亲们一一协商购买土地的事情。

只要在堡上坪有土地的,一律按照三倍地价收购,并派人拟定土地买卖合同、地契,官府过户登记备案等手续。

堡上坪的土地全部购买后,在庄子大坝场,吴仁厚说:

“各位父老乡亲:这几年光景不好,地里庄稼欠收,苛捐杂税繁重,大家的日子过得艰难,我就想把堡上坪的地全买过来,修个大房院,今后村里的老少爷们,大娘婶嫂们都可以来做工。”

“周围十里八村的乡亲们也都可以来上工,只要大伙儿肯出力,就亏不着你们。”

“只要有手艺,各种工匠我都要,不管是石匠、泥瓦匠、木匠、大工、小工等,我都要。”

翌日一早,吴家院外就站满了人,他们都是赶来做工的。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