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奔波只为钱,那是一点不假。
清晨,东边红日刚从云朵中慢慢露出来。
吴仁厚牵着两匹骆驼,离开了库伦,也告别了老根掌柜。
路过河流,村庄,走进了库布沙漠。
库布沙漠,被称为“死亡之海”,它东西长约300公里,宽约70公里,总面积400多万平方公里。
一人和两匹骆驼,置身在无边广袤的沙海,就像一粒沙子一样,渺小的可有可无。
对于没有走过沙漠的人来说,短暂的体验,或许觉得是一种美好地享受。
如果让你走上几天几夜呢?
老话说得好,出门在外,哪能事事称心如意呢?不出意外还是出了意外,尤其还是在沙漠中。
吴仁厚和骆驼在沙漠中正走着,沙漠里突然起了沙尘暴,所幸风沙来得凶猛,也去得快。
突然的变故,让吴仁厚昏迷了过去,这才有了吴仁厚魂穿重生和后来的传奇故事。
......
这一趟远走库伦,一走两个月,差点死在半道上。
对于过惯了现代生活的吴仁厚来说,对比当下,那是人不如狗,生活不如乞丐。
吴仁厚回到包头,总算到家了。
洗去一身疲惫,心一放下,躺在床上,顿时鼾声如雷。
“呼噜..呼噜,噗嗤..噗嗤”的声音在房间里响起。
休息了两天,趁着空闲的时间,吴仁厚捋了捋思绪,想想将来的打算。
今晌午,吴仁厚闲不住,便来“张记皮货”铺一看,好家伙,店里客人真不少。
包头城,说大不大,商人之间的消息传播得快,这才两天的功夫,都晓得了“张记皮货”铺,这回走库伦出了彩。
铺子有了好皮货,前来看货的客人,自然就多了起来。
一看人多,得勒!
他悄悄溜到集市,跑到茶馆听听评书,听听戏曲儿。
晚上,张家小院。
今晚伙食真不错,吴仁厚心想,以往过年也就这样。
桌上有酱牛肉,清蒸大鲤鱼,萝卜干,白花花的肉片,乱炖红薯粉条白菜搭配,一壶烧刀子酒。
桌上就三人,舅舅张珍孝、舅妈张氏、吴仁厚。
“来,咱舅甥俩走一个。这回你是给我挣脸了,包头城都知道了你的名儿,还有我的张记皮货铺。”张珍孝说完,那是咕咚一声。
杯中酒,酒中情,深闷入喉,一饮而尽。
“舅舅,俺敬您一个。”吴仁厚双手端低碰杯。
仰头一口入喉,动作是干脆利落。
男人一喝酒,话匣子就打开了。
“舅舅,要不是您把俺从老家带出来,俺都不知道被饿死了多少回,这杯酒俺敬您。”不等舅舅说话,吴仁厚又是举杯一饮而尽,连着喝。
张氏坐在一旁,给舅甥二人添酒夹菜,眼眉间乐得有条缝。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酒至半酣。
张珍孝打着酒嗝,说:“这两天铺子生意太忙,还没来得及问你一路的辛苦,说说。”
吴仁厚的口才真不是盖的,谈起一路经历滔滔不绝。
什么日行百里,搏斗饿狼,勇闯沙漠,说的是惊险万分,让人犹如身临其境。
张珍孝和张氏是听得冷汗首冒,阵阵后怕。
看着舅舅舅妈二人担心,抹眼泪的样子,吴仁厚这才“哈哈大笑”止住了继续吹牛皮。
...
八月的一天。
吴仁厚先去东街集市有名的蛋糕铺买了两斤糕点,又去西巷子街铁匠铺拿了定制的“匕首”,提着糕点和“匕首”礼物,登门拜访“威武镖局”黄师傅。
黄师傅是上次库伦之行,沙漠途中结交认识的,熟悉的人都叫他黄大胆。
黄师傅这人胆子大,为人仗义,生性豪爽,性情中人。
进了院子,只见演武场有蹲马步的,有耍刀舞棒的,有练拳的,一片练功吆喝声。
黄师傅在院子里走来走去,指点他们练功。
看见有人进来,黄师傅立即走了过来,抱拳笑道:“吴东家,难怪今早我听见院外的枝头上有喜鹊叫,原来是贵客登门。”
“请。”
说完话,便让开半个身子。
“黄师傅,今日正好有空,我来您这认认门。”吴仁厚笑呵呵的。
二人落了坐,黄师傅拿眼一瞧:“你来就来嘛,提啥礼物?找我有事?”
吴仁厚放下糕点,取出了盒子里的匕首,递了过去。
“没事就不能来找你呀?嘿嘿,我这得了把新玩意,请你过过目,帮我掌掌眼。”
黄师傅拿着匕首,仔细端详了一会儿。
这把匕首是百炼钢铁打制,整个乌黑黑的,长有二十厘米左右,样式怪异,短小锋利,黄师傅拿在手里,在空中比划了几下。
无论是击、刺、挑、剪等,还挺顺手的,后又找来了刀具对砍,匕首的刀口完好无缺。
黄师傅是越看越喜欢,满脸笑意问:“好东西。”
“吴掌柜,你这玩意哪来的?用于近身格斗,贴身防卫,短小易藏,好得很。”
“黄师傅,既然你喜欢,我把它送给你了。
一来是感谢您的救命之恩;
二来是想和你交个朋友。”
“吴掌柜,你这礼物太贵重了,我不能收。”
“啥贵不贵重的,它再好能有我命值钱呀?反正我也不懂它,所谓宝刀配英雄嘛,你要是认下我这个兄弟,你就收下。”
“好。吴兄弟,那我就却之不恭了。”
有了这次的拜访,让俩人感情迅速升温,彼此哥哥长弟弟短的叫,可谓相逢恨晚,相谈甚欢。
...
吴仁厚不在铺子帮忙的时候,总是闲不住,喜欢上街溜达。
这天,他不知不觉出了南城门,来到了南海子。
眼前的南海子,虽说有些热闹,目前处于无人管理的状态。
包头衙门也不重视此地,渡口前的驮马、骆驼、各种散落货物、人儿等相映交织,忙乱无序,来往拥挤。
二十年前,随着黄河改道,包头的南海子渡口己然从过去的水患之地,慢慢变成三三两两的竹筏、皮筏载货出门。
现在更是有了不少的木船,客船渡河运输,渡人贩货,这座金码头,早晚得兴旺起来。
心想,要是好好规划一番,在这里建设一个水运码头,把这里的河道拓宽,建仓库、货栈,东边水岸规划成货运码头,西边水岸规划成客运码头,二者分开管理,既方便南来北往商贾出行,又是一门长期获利的生意。
今后包头的皮毛、绒毛、药材等商品,也可经河运贩卖至京津、上海等地,那得多好呀。
再大胆一点:或许有一天,此渡口将成为包头,乃至西北地区皮毛河运的金码头。
到那时,包头也将会成为中国最大的皮毛、绒毛、药材等货物的集散地和批发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