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坐在座位上,正一边啃着辣条一边看漫画,突然听见前排有人在议论:“听说文艺汇演的节目名单出来了。”
“真的假的?咱们班谁报的什么啊?”
“好像陈宇他们小组是三句半,不过……他们能行吗?”
这话一出,周围几个同学都笑出了声。我心里有点不服气,但也没说什么,只是把漫画合上,心里盘算着怎么把这个三句半给整得不一样点。
苏小萌坐在我旁边,一边擦着眼镜一边嘀咕:“哥,你说我们真能行吗?三句半听起来就挺没劲的。”
我瞥了她一眼,嘴角一扬:“那是因为你没见过真正厉害的三句半!”
第二天放学后,我把小组成员都叫到教室后排,拍了拍桌子说:“兄弟姐妹们,今天开始,咱们要搞点不一样的三句半!”
李浩皱眉看着我:“你是想整成搞笑段子吧?”
“聪明!”我竖起大拇指,“但我们不是瞎搞笑,而是结合咱们班的真实趣事,再加上老师的经典语录,来个‘班级吐槽大会’!”
大家一听来了兴趣,纷纷开始回忆起平时老师说过的话。
“‘你们是我带过最差的一届!’”王强学着班主任说话,语气一板一眼,逗得大家都笑了。
“还有还有,‘这道题我讲了八百遍了,你们怎么还不会?’”我模仿数学老师的声音,连带着动作也夸张地挥舞着胳膊。
就这样,我们每天放学都在教室里排练,从站位到节奏,从表情到卡点,一遍又一遍地打磨。有时候我故意做出滑稽的动作,把大家逗得前仰后合,结果第二天又不得不重新调整。
演出当天,我们在后台做最后的准备。苏小萌递给我一瓶水,一边拧盖子一边说:“哥,加油哦。”
我接过水,笑着拍拍她的头:“放心吧,干哥哥出马,一个顶俩。”
可就在我们准备上场的时候,我听见隔壁班的几个女生在低声议论:“哎,那个不是逗比团吗?他们也能上台表演?”
我假装没听见,但心里己经暗暗较上了劲。
轮到我们上场时,我第一个走上台,清了清嗓子,大声说道:“各位老师同学们好,我们带来的是——《咱们班那些事儿》!”
接着,我率先开口:“话说咱们班哪,学习不咋样,八卦特别多!”
第二个人接上:“早上迟到的、中午睡觉的、晚上打闹的,全都有!”
第三个人紧跟着:“尤其是那位王强同学,上课吃鸡腿,下课抢粉笔头!”
我最后一个收尾:“咱这三句半,说完啦!”
话音刚落,全场哄堂大笑,掌声雷动。
接下来我们开始正式表演,把平时的课堂趣事、老师的口头禅全都编进了段子里。比如:
“数学老师说:‘这道题我讲了八百遍,你们怎么还不懂?’
语文老师说:‘你们是我带过最差的一届!’
英语老师说:‘别以为我看不见你在偷吃辣条!’
最后一句半:‘老师,我们错了……’”
整个过程笑声不断,连评委老师都被逗得首摇头,但眼里全是笑意。
表演结束,我们鞠躬谢幕,掌声热烈得差点掀翻礼堂屋顶。
回到后台,苏小萌一把抱住我:“哥!你们太棒了!”
我得意洋洋地甩了甩头发:“那是,你以为我是谁?我可是能把三句半说得比脱口秀还精彩的天才!”
王强站在旁边,挠了挠头,忽然冒出一句:“其实我早就服你了。”
我愣了一下,正想问他说啥呢,结果一只麻雀扑棱棱地从窗外飞进来,把他吓得一跳,转身就跑。
我望着他远去的背影,笑了笑,心想:这家伙,终于认栽了。
接下来的日子,我发现王强居然开始主动找我说话,甚至还会帮我劝架。
有一次,李浩和别人因为座位问题吵了起来,眼看就要动手,我赶紧站出来,模仿班主任的声音喊了一句:“谁再吵,抄课文一百遍!”
李浩一听,立马缩回手,对方也停下了动作。我趁机把两人拉开,一人塞了一瓶汽水:“走,喝完继续吵。”
结果他们喝着喝着,反而聊起了别的,气氛居然缓和了不少。
那天晚上,王强一边喝汽水一边跟我说:“其实我早就服你了。”
我挑眉看他:“上次不是说了嘛,怎么又重复一遍?”
他瞪了我一眼:“上次被鸟吓跑了,这次是认真说的。”
我哈哈一笑:“那你是不是该叫我一声老大?”
他翻了个白眼:“做梦。”
虽然嘴上硬,但他后来确实经常帮我处理班上的各种矛盾。我们之间的关系,也从敌对慢慢变成了朋友。
为了让大家更团结一点,我还组织了一个“错位合影挑战”。就是让每个人摆出最奇怪的姿势,其他人配合做出相反的动作,拍出来的照片既滑稽又有趣。
一开始只有我和苏小萌在玩,后来越来越多的人加入,连平时最不爱说话的张磊都摆出了“双手叉腰怒视镜头”的样子,结果被我偷偷在他背后做了个鬼脸,拍出来之后全班笑疯了。
林晓晓也在人群中拍照,不知道什么时候拍下了一张我跳起来做鬼脸的样子,后来悄悄夹在课本里当书签。
这一切发生得太自然,就像春天的风一样,轻轻一吹,整个班级就变得温暖而热闹。
我坐在位置上,看着大家其乐融融的样子,心里一阵满足。
原来,我这个逗比,不只是搞笑那么简单。
我是这个班级的一部分,也是让他们变得更有趣、更团结的那个人。
而且……
我偷偷瞄了眼苏小萌,她正拿着手机对着一张搞笑合照傻笑,阳光洒在她脸上,显得格外可爱。
我想,这就是我想要的生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