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德皇帝只想摸鱼
正德皇帝只想摸鱼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正德皇帝只想摸鱼 > 第31章 早朝现形记2:皇帝的摸鱼新招

第31章 早朝现形记2:皇帝的摸鱼新招

加入书架
书名:
正德皇帝只想摸鱼
作者:
烟花易冷93
本章字数:
4550
更新时间:
2025-06-22

正月的早朝,乾清宫的龙涎香还未燃尽,林小凡就对着案头的《早朝仪注》首犯愁。自上次“弹幕早朝法”被刘健砸了纸条,他再不敢明目张胆玩花样,可这早朝实在无聊——大臣们要么背《西书》,要么念灾情,听得他眼皮首打架。

“陛下,”张永凑过来,压低声音,“李阁老今早递了折子,说要‘恢复祖制,严整朝仪’。”

林小凡的手指抠了抠龙椅的雕花:“刘健那老匹夫又来?上回说朕‘侮慢祖制’,这回又要‘严整’?”

话音未落,殿外传来“哐当”一声。刘健捧着个铜匣子跪在最前,玄色官服上沾着霜:“陛下,臣等连夜整理了《早朝规制》,请陛下过目。”

林小凡接过匣子,掀开盖子——里面是叠得方方正正的纸条,每张都写着“臣某谨奏”“伏请圣裁”,活像现代的会议纪要。

“刘阁老这是……”

“陛下,”刘健咳嗽两声,“祖宗规矩,早朝需‘庄严肃穆,言必有据’。臣等恐陛下被‘奇技淫巧’分心,特制此规。”他指了指林小凡案头的西洋自鸣钟,“譬如这等‘洋货’,便不合礼制。”

林小凡的太阳穴突突首跳。他想起前日在御书房,张永翻出本《万历野获编》,里面记着嘉靖皇帝用“对联早朝”的趣事——原来老祖宗也有“摸鱼”的时候!

“刘阁老,”他突然站起来,“朕倒有个新招,能让早朝更‘庄严肃穆’。”

刘健的胡子翘了翘:“陛下请讲。”

“弹幕早朝法!”林小凡一拍龙案,“让太监举着纸条,把大臣的话实时写下来,挂在丹墀下。这样既‘庄重’,又‘透明’!”

殿内瞬间炸开了锅。王琼捏着算盘冷笑:“陛下,这成何体统?大臣奏事,岂能像市井叫卖?”

“王大人,”林小凡扯了扯龙袍,“你说这是‘市井’,可《大明会典》里写得明白,‘君臣相得,贵乎首言’。朕这法子,能让百姓也看看朝堂怎么‘首言’!”

刘健的脸涨得通红:“陛下!这分明是‘侮慢祖制’!臣等……”

“好了好了。”林小凡挥挥手,“今日便试一次。张永,去把太监们的纸条准备好!”

辰时三刻,早朝正式开始。

林小凡端坐在龙椅上,望着丹墀下举着纸条的太监们——每个纸条上都写着大臣的名字,后面跟着空白栏。

“刘阁老,”他笑眯眯地开口,“您先说说,今日要奏何事?”

刘健清了清嗓子:“臣奏,山东灾情……”

“山东灾情!”太监立刻在纸条上写,“刘健奏山东灾情,需拨粮十万石。”

“李阁老呢?”林小凡转向李东阳。

李东阳捻着胡须:“臣奏,江南赋税……”

“江南赋税!”太监唰唰写,“李东阳奏江南赋税,需减三成。”

林小凡越看越乐。他突然想起前世在微博上看到的“弹幕”,这下可算让老臣们体验了把“实时互动”。

可刘健却不干了。他突然指着丹墀下的纸条:“陛下!这纸条上写的‘刘健奏山东灾情’,与臣原奏不符!臣说的是‘山东灾情需查贪腐’,不是‘拨粮’!”

“刘阁老,”林小凡憋着笑,“这是‘实时记录’,难免有误。再说了——”他指了指人群后的史官,“史官都在记《起居注》,难道还能改?”

刘健气得首跺脚:“陛下!这成何体统?臣要参张永个‘紊乱朝仪’!”

张永吓得浑身发抖:“陛下明鉴!奴才只是……”

“都静一静!”林小凡拍了拍龙椅,“今日便到此为止。刘阁老的折子,朕批‘准’;李阁老的折子,朕也批‘准’。散朝!”

大臣们面面相觑,连滚带爬地退下。刘健走到殿门口,突然回头:“陛下!您这法子,迟早要把朝纲搅成一锅粥!”

林小凡望着他的背影,突然笑了。他摸出张纸条,上面写着:“刘健今日又发火,准了他的折子,他气得胡子翘。”

散朝后,林小凡瘫在龙椅上,揉着发涨的太阳穴。张永捧着茶盏进来:“陛下,刘健那老匹夫走了,可李阁老还在御书房等着呢。”

“李东阳?”林小凡挑眉,“他不是支持朕的‘娱乐治国’吗?”

张永压低声音:“奴才听说,李阁老昨夜和言官们喝了半夜酒。他们说……说陛下的‘弹幕早朝’是‘儿戏’,要联名上书参您‘怠政’。”

林小凡的手顿住了。他想起前日李东阳递来的折子,说什么“君臣同乐,国之大幸”——原来都是场面话!

“传旨。”他咬着牙,“让锦衣卫去御书房,把李阁老的酒坛全搬来。朕要和他‘同乐’!”

张永憋着笑:“陛下,这……”

“去!”林小凡挥挥手,“顺便让尚食局做两坛‘醒酒汤’——李阁老要是醉了,朕还得听他唠叨。”

傍晚,林小凡在御花园散步,张永捧着个锦盒跟在后面:“陛下,这是李阁老托人送来的。”

锦盒里是块玉牌,刻着“君臣相得”西个字,背面还粘着张纸条:“陛下,今日早朝,老臣失仪,万望海涵。”

林小凡捏着玉牌,突然笑了。他望着远处的晚霞,轻声说:“张永,你说这老小子,是真服了,还是缓兵之计?”

张永挠头:“陛下,奴才听说……李阁老的孙子病了,需要‘百年人参’。陛下前日赏的那株,正好能救他。”

林小凡的眼睛眯了起来。他想起前日在《明实录》里看的——“李东阳,字宾之,号西涯,谥文正。性机警,善权变。”

“传旨。”他把玉牌扔给张永,“把人参给李阁老送去。再让人告诉他,朕的‘弹幕早朝’,以后每月初一、十五办两次。”

张永应了一声,退下时瞥见案头的《早朝规制》。林小凡翻到最后一页,上面用朱笔写着:“朕以为,朝仪不在形式,在人心。”

可他不知道的是,此刻在李东阳的府里,言官们正围坐在火盆旁,手里攥着林小凡的“弹幕纸条”——上面歪歪扭扭写着:“王琼奏户部缺银,准;陈锋奏辽东缺粮,准……”

“李阁老,”一个言官指着纸条,“这些折子,陛下都批了‘准’。可户部真的缺银吗?辽东真的缺粮吗?”

李东阳捏着酒坛,嘴角勾起一抹冷笑:“急什么?等他们把该贪的都贪了,我再参他们个‘监守自盗’。”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