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德皇帝只想摸鱼
正德皇帝只想摸鱼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正德皇帝只想摸鱼 > 第43章 张永的忽悠术:皇帝代言野菜

第43章 张永的忽悠术:皇帝代言野菜

加入书架
书名:
正德皇帝只想摸鱼
作者:
烟花易冷93
本章字数:
6794
更新时间:
2025-07-02

顺天府尹跪在地上,声音发颤:“房山县的百姓……把山上的树皮都啃了!说是‘皇上都吃野菜,咱吃树皮也算跟圣上同步’。还有几个娃娃,跟着大人挖草根,掉进地缝里摔断了腿……”

林小凡只觉后颈发凉。他昨日还在承天门前笑看百姓争抢野菜,今日便见着这荒诞的“圣旨效应”——皇帝戴野菜冠的模样被画成图,贴满城墙;说书人编的故事里,他啃刺儿菜比吃山珍海味还香;连宫里的御膳房都收到了百姓送来的野菜,说是“御赐野菜要返璞归真”。

“张永呢?”他猛地站起来,龙袍扫落案上的茶盏,“他不是说野菜能救荒吗?现在倒好,百姓连草都要挖光了!”

小宦官缩了缩脖子:“张公公今早带人去了京郊,说是要‘实地考察野菜生长情况’。”

王阳明在旁轻声道:“陛下,臣昨日查了户部的粮册。山东、山西今年因黄河决堤减产三成,又遇虫灾,百姓本就吃不上饭。张公公这一‘代言’,等于把‘野菜’从‘救命粮’变成了‘御膳’,百姓自然疯了似的去挖——反正皇上都吃,咱们挖野菜不算偷,就算挖光了,官府也不能怪罪。”

李东阳扶了扶眼镜:“更糟的是,京城的粮商见野菜涨价,竟开始囤粮。昨日米铺的米价也涨了两成,说是‘野菜抢了粮的销路,粮价自然要涨回来’。”

林小凡只觉一阵头痛。他原想学着“亲民”拉拢民心,却不想成了搅乱市场的推手。更让他寒心的是,那些被他哄得热血沸腾的百姓,此刻正啃着树皮,而他头上的野菜冠,此刻在烛火下投下的影子,竟像极了催命的符咒。

“传旨!”他咬着牙道,“明日朕要微服出巡,去西市看看野菜摊。”

第二日天没亮,林小凡便换了身青布短打,带着王阳明和两个贴身小宦官出了神武门。

西市的晨雾还未散尽,野菜摊己经摆了半条街。竹筐里的马齿苋、灰灰菜堆得像小山,却都挂着“御膳同款”的木牌,旁边站着几个穿绸衫的贩子,扯着嗓子喊:“皇上都夸这刺儿菜鲜!二文钱一小把,不买亏一年!”

“哎哎哎,这位小哥,瞧您这身板,买两把野菜回去,您娘准夸会过日子!”一个贩子拽住个挑水的少年,“您瞧这叶子,绿得能滴油,皇上吃的时候,还夸‘比御膳房的菜嫩’!”

少年攥着铜钱的手发白:“我娘病了,想喝口野菜汤……”

“得嘞!”贩子麻利地抓了把灰灰菜,“算你半价,一文钱!”

林小凡挤过去,蹲下来扒拉竹筐里的菜。叶片上果然有斑斑点点的霜霉,根须处沾着黑泥,显然被胡乱挖过。“这菜能吃?”他抬头问贩子,“吃了不会闹肚子?”

贩子赔笑道:“怎么会?小的们都是挑没病的摘的!再说了,皇上都吃了,能有毒吗?”

“皇上吃的也是这样的?”林小凡指着筐里发蔫的菜叶,“朕昨日在承天门吃的,可没这么蔫巴。”

贩子脸色一僵,赔笑:“那是……那是御膳房特意挑的嫩尖儿!咱这野地里的,哪能比?”

这时,人群突然分开一条路。张永摇着折扇挤进来,看见林小凡,先是一怔,随即堆起笑:“陛下怎么来了?奴才正说要回宫向您汇报野菜种植的事呢!”

林小凡冷笑:“汇报?你汇报的‘百姓抢着种野菜’,就是让房山县的人啃树皮?”

张永的笑容僵在脸上。他扫了眼周围的百姓,压低声音:“陛下明鉴,臣这是‘曲线救国’。您想啊,百姓有了盼头,才不会跟着那些乱民瞎闹。等明年开春,野菜种子撒下去,青黄不接的坎儿就能过去……”

“明年?”王阳明插话道,“今冬怎么办?百姓现在连草都要挖光了,明年拿什么撒种子?”

张永还想辩解,就听远处传来一声尖叫。

循声望去,西市尽头的老槐树下,几个妇人正围着个破庙门哭嚎。林小凡挤进去,只见庙里供桌上摆着个破瓦罐,罐里泡着半罐黑水,水面漂着几根烂菜叶。

“我儿子昨日喝了这水,浑身起红疙瘩!”一个妇人掀开孩子的衣襟,露出密密麻麻的红斑,“他说在野地喝了溪水,可那溪水……那溪水上游有人挖野菜,把烂叶子全冲下来了!”

“还有我家闺女!”另一个妇人拽着个昏睡的小姑娘,“她捡了把野菜回家煮,喝完就说头晕,大夫说像是中了毒!”

林小凡蹲下来,摸了摸小姑娘的额头——烫得惊人。他转头看向张永:“这就是你说的‘野菜救荒’?”

张永的脸涨得通红:“奴才只是让他们宣传,没让他们……”

“没让你让他们发疯?”林小凡猛地站起来,“你当这是儿戏?百姓信了你的‘皇上代言’,把野菜当命根子,可你呢?你管过他们怎么挖吗?管过野菜有没有毒吗?”

人群突然安静下来。几个贩子缩着脖子,张永的额头渗出冷汗。这时,王阳明突然蹲下身,捡起瓦罐边的菜叶,放在鼻端闻了闻:“这是曼陀罗的叶子。”

“曼陀罗?”林小凡一怔。

“有毒。”王阳明指了指庙外的野地,“曼陀罗喜阴,常长在野菜丛里。百姓没分辨清楚,连菜带毒草一起煮了,这才中毒。”

张永后退两步,撞在供桌上:“臣……臣真不知道!”

“你不知道?”林小凡的声音冷得像冰,“你让人印的‘圣迹图’里,画着皇上摘刺儿菜,可刺儿菜和曼陀罗长得多像?你让人编的段子里,说‘皇上吃野菜赛仙丹’,可你早该知道,野菜不是仙丹,是救命的草,弄错了就要出人命!”

回到皇宫时,天己经黑了。林小凡坐在御书房里,面前摆着张永呈上来的“野菜推广方案”——什么“每户发种子十斤”“设野菜交易市场”“请太医院出野菜食谱”,写得花团锦簇。

“陛下,奴才知错了。”张永跪在地上,“臣不该急功近利,没考虑到百姓的辨别能力……”

“急功近利?”林小凡抓起那份方案,“你这方案里说着‘野菜可抵三成赋税’,还说‘种野菜多的农户,可免徭役’。你当这是慈善?你是想让百姓把所有地都种野菜,然后粮商趁机囤粮,等明年青黄不接,粮价涨上天,你再联合粮商发横财?”

张永浑身一震。他没想到皇帝会看得这么透。

王阳明在旁补刀:“张公公前日让侄子在通州开了粮行,昨日又让人去江南收稻种。若野菜真成了‘御膳’,百姓不种粮,粮商就能垄断市场——这是借皇上的名义,行私利之实。”

林小凡气得拍桌子:“你好大的胆子!朕让你推广野菜,是让你救民,不是让你祸民!”

张永突然笑了,笑声里带着几分凄凉:“陛下,您以为奴才想这样?您登基三年,山东的灾报看了多少?山西的流民死了多少?您以为李东阳的赈济册能救多少人?他们要的是‘按部就班’,可百姓等不到明年!奴才不过是……不过是想让百姓先活过这个冬天!”

林小凡愣住了。他想起前日在承天门,那个捧着野菜汤掉眼泪的老妇;想起西市里,少年攥着铜钱买野菜的样子。张永的话像根刺,扎进他的心里——或许他真的太急了,太想做个“好皇帝”,反而忘了最根本的事。

“那你说,现在该怎么办?”他声音软了下来。

张永擦了擦汗:“奴才己经让人贴告示,说‘皇上吃野菜是为表亲民,百姓不可废粮种野菜’。再让太医院出个‘野菜辨识手册’,教百姓哪些能吃,哪些有毒。另外……”他顿了顿,“奴才让人从江南调了十万石稻种,明日就能运到通州。”

王阳明挑眉:“你不是说没考虑到吗?”

“奴才这是……将功补过。”张永嘿嘿笑,“陛下要是信不过臣,臣就把侄子的粮行查封,充公!”

林小凡盯着他看了半晌,突然笑了:“起来吧。明天陪朕去房山县,亲自给百姓赔罪。”

次日,林小凡站在村口的老槐树下,头顶没戴野菜冠,只戴了顶普通的遮阳帽。他手里提着两袋稻种,对围过来的百姓道:“朕昨日看了太医院的报告,野菜要挑嫩的、没虫眼的;还要留三分地种粮,来年才有饭吃。”

人群里有人喊:“皇上,那咱挖的野菜还能吃吗?”

“能吃,但要洗干净,煮熟了。”林小凡指了指身后的王阳明,“王大人让人写了《野菜食用指南》,每家发一本。”

这时,张永捧着个木匣子挤过来:“陛下,这是奴才让人从江南调的稻种,一共十万石。臣保证,明年开春,每家每户都能分到种子!”

百姓们哄然欢呼。有个老妇捧着稻种首抹泪:“皇上,咱以后再也不瞎挖野菜了,好好种粮,等来年给您交白面馒头!”

林小凡望着漫山遍野的野菜,突然觉得那些叶子没那么扎眼了。风一吹,野菜轻轻摇晃,像是在说:活着,总得往前看。

回宫的路上,张永凑过来:“陛下,那奴才的‘野菜代言’……”

“停。”林小凡打断他,“往后莫要再拿朕的名头胡闹。百姓要的不是‘皇上吃什么’,是‘皇上让他们活’。”

张永缩了缩脖子,笑着应下。

车驾渐远,林小凡掀开车帘,望着渐暗的山影。他知道,这场“野菜风波”或许能暂时平息,但天下的事,从来不是靠“代言”就能解决的。真正的太平,该是百姓有饭吃,有衣穿,不用再为了一口野菜,啃树皮,挖草根。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