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12月20日,杭城被刺骨的寒风裹挟,星芒汉堡总店却暖意融融。水晶吊灯下,员工们排着队领取工资单,此起彼伏的惊叹声与计算器按键声交织在一起。童诗涵站在二楼栏杆旁,看着楼下热闹的场景,羊绒披肩下的双手轻轻交握——这不仅是数字的传递,更是无数个家庭命运的转折点。
“诗涵!快看大家的表情!”李娜娜抱着一摞工资册跑上来,工装口袋里露出半截红色绸带,“那个在后厨帮工的王大爷,数钱时数了三遍,说这辈子没见过这么厚的钞票!”她翻开工资册,指尖划过密密麻麻的数字,“咱们这次发出去的工资,够给杭城小学翻新整个操场了。”
童诗涵的目光落在正在核对账目表的童宁身上。妹妹戴着新换的金丝眼镜,面前摆着十几台刚采购的计算器,镜片后的眼睛专注而明亮。财务室门口,童舒踮着脚给大家分发年终奖红包,羊角辫随着蹦跳一晃一晃,红色信封上烫金的“星芒”二字在灯光下格外耀眼。
突然,前台传来一阵骚动。穿着羽绒服的快递员抱着个大纸箱挤进来:“哪位是王丽娜店长?郑州发来的感谢信!”人群自动分开一条通道,15岁的王丽娜红着脸走上前。她是星芒汉堡郑州首店的店长,此刻攥着信封的手微微发抖——那里面不仅是来自总部的嘉奖令,还有沉甸甸的20万奖金和一台崭新的台式电脑。
“我...我要把钱存起来给弟弟妹妹交学费!”王丽娜声音哽咽,眼眶泛起泪花,“谢谢童总,谢谢星芒!要不是这份工作,我根本撑不起这个家...”她小心翼翼地拆开包装,抚摸着台式电脑锃亮的外壳,仿佛触碰到了触手可及的未来。周围响起热烈的掌声,有人高喊:“王丽娜,给我们讲讲郑州店的秘诀!”
“其实没啥秘诀,”王丽娜擦了擦眼泪,露出腼腆的笑容,“就是把咱们的‘河南烩面汉堡’做到极致!我每天凌晨三点去菜市场挑羊肉,熬汤的师傅是请的老字号大厨...”她的话被此起彼伏的惊叹声打断,童诗涵看着少女眼中迸发的光彩,想起三个月前她在招聘会上紧张到说不出话的模样。
另一边,童诗涵的同学们围坐在休息区,面前摆着崭新的台式电脑。张同学的父亲是机械厂工人,此刻摸着电脑外壳喃喃自语:“这一台,比我两年工资都多...”李同学的母亲是纺织厂女工,红着眼眶说:“孩子终于不用去厂里顶班,能安心读书了。”童诗涵走过去,轻轻拍了拍他们的肩膀:“这只是开始,明年我们还要开更多分店。”
夜幕降临,星芒汉堡总店的霓虹招牌在雪夜中格外醒目。童诗涵站在落地窗前,看着员工们提着装满年货的袋子陆续离开。王丽娜抱着电脑走过来,羽绒服口袋里露出弟弟妹妹的成绩单:“童总,我想申请在老家县城再开一家分店,让更多像我这样的孩子有机会...”
“我批准了。”童诗涵转身,将一枚刻着“星芒之星”的勋章别在她胸前,“你就是我们要找的火种。”窗外的雪越下越大,远处传来零星的鞭炮声,童诗涵想起太奶奶说过的话:“做生意就像点油灯,一盏灯能照亮十个人,十个人就能照亮一座城。”
深夜的书房,童诗涵打开电脑,屏幕上闪烁着全国门店的分布图。56家门店的灯光在地图上连成璀璨的星河,而这仅仅是开始。她新建文档,写下《从个人成长到社会赋能:连锁商业的人文价值》,键盘敲击声与窗外的风雪声交织,仿佛在谱写一曲关于希望与传承的乐章。这个寒冬,星芒汉堡不仅温暖了食客的胃,更点燃了无数人对未来的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