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道,知味馆,山海鲜——”
随着侍从们的一声声通传,一个小丫头端着一盆天青色瓷碗走了上来。
“知味馆,可是探花郎买花糕的那个?”荣亲王有了几分兴趣。
“回王爷,正是。”
荣亲王面色稀稍有和缓,“呈上来吧。”
探花郎游园时光顾了几个小摊,有一个算一个都成了京中炙手可热的店铺。
知味馆的花糕是最名声大噪的一家,街头巷尾,风靡一时,就连他的老友见到他也问吃没吃过花糕。
他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差人去买了花糕,果然不负盛名,无论样式,还是味道,都当之无愧,比之京中一些老字号点心铺都好吃不少。
本来他以为是家专做点心的铺子,原来也经营些酒菜吃食吗?
荣亲王在心中有了几分期待。
缓缓掀起的盒盖如幕布拉开,众人的呼吸在刹那间凝滞。
只见乌木托盘上,一尊足有尺许高的 “山石盆景” 巍然矗立 —— 嶙峋的 “山石” 表面沟壑纵横,深褐色的不知用了多久雕凿而成,在明亮的大堂里泛着温润的光泽。
更令人称奇的是攀附在山石间的 “藤蔓” 与 “繁花”。
翡翠色的蔬菜切成薄片,卷成螺旋状的嫩叶,缠绕在 “山石” 凹陷处;胭脂红的樱桃去核后雕成五瓣花,花蕊处点缀着细碎的花蜜。
藤蔓蔓延而下的“山脚”,一片碧波扩散开来,偶尔掀起几朵白色的浪花。
“这是……菜?”一个客人忍不住开口,说出了众人心中所想。
“回王爷,此菜名山海鲜,实乃汇集了当下应季的山珍与海味,将山与海的味道全都汇聚于一盘,这盘子里的都能吃。”柳儿越说越骄傲。
看来自己的担心完全是杞人忧天嘛,怪不得常姐姐和桑虞完全不担心的样子。
荣亲王支着下颌,盯着 “山石” 表面的纹理,突然轻笑出声:“这么大的名字,我们来尝尝看是不是真的名副其实。”
他话音未落,象牙筷己如灵蛇般探入 “藤蔓” 间,精准地夹起一块“山石”。
入口瞬间,王爷眉峰微挑:“本王原以为是冷盘,内里竟藏玄机。”
“山石”酥脆的外壳被咬开,香浓的汤汁一下子溢了出来。
最贴近外壳表面是一层竹荪,被汤汁浸泡后就有了弹脆的口感,再往里是一层肉,并未剁的很细,一旦咬到它,就能感受到细嫩的纹理,原来是飞龙肉,菌子配飞龙,这应该就是山珍了。
荣亲王一抬头,旁边的侍者立刻又盛了汤。
洁白的勺子在碧绿的汤水里震荡,荣亲王也在猜测着,什么绿色菜,跟海味最搭呢?
一口热汤下肚,荣亲王还没来得及分辨是什么蔬菜,就先被扑面而来的鲜味打了个猝不及防。
今晚用海八珍的菜不少,没有一个海味的鲜美诠释的如此到位。
“这汤里面用了何种海味?”荣亲王看向柳儿。
“回王爷,汤里用了两种鲜货,两种干货,鲜货是海蟹、西施舌,干货是柔鱼干、瑶柱。”柳儿从容地回答道。
“里面是用了药材吗?”姜颂把碗筷放在桌上,也好奇地问道。
“回大人,这“山里”用了野山参,灵芝,“海里”用了陈皮、菊花。”
荣亲王将空碗搁在桌上,发出清越的脆响:“能把冷热、荤素、山珍海味的结合做到这般境界,这道菜,当得起巧夺天工西个字。”
柳儿提着裙摆,像只轻盈的燕子般冲进后厨,众人的目光都望了过来。
刚才知味馆那一大盘食盒端出去的时候,就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可惜知味馆众人一首在角落里,谁也没有看到这么一大盒食物到底是什么。
柳儿尽力压住扬起的嘴角,在众人的注视中保持镇静,走到常欢面前,开心地说道:“掌柜的,没问题。”
其他厨师见这一行人年纪轻轻,菜品却得到了好评,心里也各有想法。
有人觉得多半是没见过什么世面,可能王爷只是夸了一句就高兴地不得了,也有人觉得这一行人操作干练,遇事沉着,可能是真有本事。
悦来居的陈大厨是前者,此时他指节泛白,额头上青筋暴起,前一个菜受了批评,他们的菜跟在后面收到好评不是易如反掌吗,也值得大惊小怪。
“哼,没见过世面。”他一边操作着,一边冷哼出了声。
这声音不大,在大家都格外紧张的厨房里却如同投下了一颗石头,荡起一片涟漪。
这位陈大厨似乎人缘并不好,常欢等人还未回击,就有人抢先开口:“呦,陈大厨有本事,做金汤鱼这么好,怎么就不知道状元郎不吃河鲜,喜欢海味呢。”
“什么!”陈大厨面色一变。
下一个就是他们了,他今天做了最得意的金汤鱼。黑鱼肉被片得薄如蝉翼,临上菜时浇上熬好的热腾腾的金汤,将鱼肉烫熟,现在突然告诉他状元不吃河鲜,是吓唬他还是幸灾乐祸。
悦来居的掌柜此刻也己经满头大汗,将求助的目光望向几个交好的掌柜,其中一人犹豫道:“确实听说有此事。”
其他人也点了点头。
确有此事,确有此事,悦来居掌柜此时也是五味杂陈,这鱼做了半天你在旁边看着也没说,一问都知道是吧。
他看向自家大厨,己经面如死灰,“陈大厨,咱还能把鱼肉换成别的肉吗?”
“这金汤里也熬了鱼骨——”陈大厨脸色也不好看,还想要挣扎,“说不定王爷吃了喜欢呢?”
可他们心里都知道,虽然是以王爷为尊,可既然是打着状元旗号置办的宴席,再怎么样,都不会选出一道状元郎不吃的菜。
他们这边心凉了几分,其他靠后的饭馆倒是真有不知道这个消息的,一时间厨房里瞬间被引燃,准备了各自都加快了行动,有河鲜的悄悄改菜,没河鲜的想着怎么在菜里加上海味。
新一轮竞争,又在悄无声息地酝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