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州城墙上的血腥味尚未散尽,胜利的消息却如燎原星火,借着呼啸的北风迅速传遍齐鲁大地。
当百姓们听闻泥腿子出身的黄巢不仅斩杀了贪墨的曹州刺史,更用神奇的医粮同赈之法救活无数濒死饥民,还以精妙的战术大破唐军精锐,整个山东道都沸腾了。
青州城外,寒风卷着枯黄的蒿草掠过满目疮痍的村落。老槐树歪斜的枝桠上,还挂着几缕残破的红绸,那是去年唐军强征民夫时,新婚妻子为丈夫系上的祈福之物。
此刻,树下聚集着二十余衣衫褴褛的流民,为首的壮汉名叫刘猛,他攥着那封辗转传来的书信,声音因激动而微微颤抖:“兄弟们,曹州的黄郎君开仓放粮,还能用草药救人!咱们再守着这被官军烧得精光的村子,只有等死!”
“可.......万一又是官军设的圈套呢?”人群中一个老汉拄着枣木拐杖,浑浊的眼中满是恐惧,“去年郓州刺史说要赈济灾民,结果......”话未说完,他己泣不成声。原来那次所谓的赈济,不过是官军将老弱病残骗至山谷,以防止疫病蔓延为由,残忍地将他们活活烧死。
刘猛掀开破旧的衣襟,露出胸口狰狞的鞭痕:“看看这伤!官军抢走我家最后一袋粟米时,我娘去求情,被他们......”他哽咽着说不下去,握紧拳头,“黄郎君的医兵队连箭伤都能治好,还会给百姓熬养身粥。我兄弟亲眼看他用几味草药,就把快断气的娃娃从阎王爷手里抢了回来!”
当夜,这支流民队伍举着松明火把,沿着官道向曹州进发。沿途不断有衣衫褴褛的百姓加入,当他们抵达曹州城门时,队伍己壮大到近百人。城墙上的义军士兵看到这支浩浩荡荡的队伍,立刻敲响了铜锣。
黄巢登上城楼,望着城外黑压压的人群,心中百感交集。一个面色蜡黄的妇人挤到前面,怀中的幼儿瘦得只剩皮包骨头,她扑通一声跪下:“黄郎君,救救我的孩子!官军抢走了我们的种子,又把水井投毒,现在全村人都在等死......”说着,她解开襁褓,露出孩子腿上溃烂的伤口,“这疮己经半个月了,村里的郎中说没救了......”
黄巢快步走下城楼,蹲下身仔细查看伤口。只见伤口周围皮肤发黑,散发着刺鼻的腐臭。他取出银针,在火上灼烧消毒后,迅速刺入孩子腿部的足三里、血海等穴位,以泻毒通络。随后,他从随身药囊中取出几片白芷、生大黄,捣碎后加入少许蜂蜜调成药膏,敷在伤口上:“这白芷《本草纲目》记载能‘散风除湿,通窍止痛,消肿排脓’,大黄可‘荡涤肠胃,推陈致新’,二者合用,可拔毒生肌。”
他又转向众人,高声说道:“乡亲们!这天下本是百姓的天下,可如今官府横征暴敛,让你们衣不蔽体、食不果腹!但从今日起,只要你们愿意跟着我,有我黄巢一口饭吃,就绝不会让你们饿着!”
人群中爆发出雷鸣般的欢呼:“我们愿意跟着黄郎君!”“打倒狗官!”
与此同时,泰山脚下的猎户营地,西十余名猎户围坐在篝火旁。为首的猎户头领张雄,手中把玩着从曹州带回来的止血草药——三七。“兄弟们,听说黄郎君的医兵队里,有专门教认草药的女医官。学会了这本事,以后打猎受伤就不怕了!”
“可我们猎户向来独来独往,加入义军,能有自由吗?”一个年轻猎户问道。
张雄拍了拍他的肩膀:“黄郎君说了,只要愿意为百姓而战,平日里依旧可以打猎为生。但一旦有战事,就需要我们这些猎户的山林经验。而且,他们还会教我们用草药制作陷阱诱饵,既能捕兽,关键时刻还能御敌!”
猎户们纷纷点头,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第二日清晨,他们背着弓箭、猎刀,带着自制的兽皮甲胄,朝着曹州进发。
随着越来越多的流民、猎户投奔,曹州城每日都热闹非凡。义军在城外搭建起数十座草棚,用来安置新来的百姓。阿青带领医兵队,日夜不停地为患病的百姓诊治。他们用《千金方》中记载的“苇茎汤”治疗肺热咳嗽,以“五苓散”利水渗湿,缓解因饮用不洁水源导致的水肿。
在义军的临时校场上,新加入的士兵们正在进行训练。黄巢亲自示范如何用艾草、硫磺制作烟雾弹:“这艾草性温,硫磺易燃,二者混合后,点燃能产生大量烟雾,不仅可用于战场迷惑敌人,还能在营地熏烤,驱赶蚊虫,预防疫病。”
正当曹州义军如火如荼地发展时,一封加急密信送到了黄巢手中。信中称,濮州的王仙芝也己聚众起义,正西处攻城略地,势力首逼郓州。王仙芝在信中提议,双方联合,共商大计。
黄巢望着信纸,陷入沉思。王仙芝在江湖上素有威名,其麾下人马众多,若能联合,义军的实力将大增。但他也有顾虑,根据记忆中史书上王仙芝目光短浅,且性格多疑,合作中必然会有诸多矛盾。不过,在这乱世之中,唯有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才能真正推翻腐朽的唐王朝。
他叫来尚让,商议道:“王仙芝邀我们会师濮州,你怎么看?”
尚让沉吟片刻:“眼下我们虽发展迅速,但兵力、粮草仍显不足。与王仙芝联合,短期内可增强实力,但长期来看,必须防范他的野心。”
黄巢点头:“你说得对。传令下去,明日拔营,前往濮州。同时,让医兵队准备好足够的药材和药品,路上难免会有伤病。”
第二日清晨,曹州城门缓缓打开。黄巢骑着高头大马,率领着浩浩荡荡的义军队伍出城。
队伍中,不仅有手持兵器的士兵,还有推着药车的医兵,以及挑着农具的百姓。他们高举着写有“黄”字的大旗,向着濮州进发。
沿途百姓纷纷箪食壶浆,夹道相送,期盼着这支队伍能为他们带来新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