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本无路,走的人多了,路就有了。
从武夷山出发,一路上走走停停,大家慢慢往回赶。
“顺子,去问问黄师傅,这是到哪了?”吴仁厚躺在马车厢里半睡半醒,迷迷糊糊的。
“好勒,二爷。”过了片刻,顺子回禀。
“二爷,黄师傅说,明天在官平坝歇歇脚,再有两日,便能到包头城。”
“栓子,你去包头城一趟,把这封信交给“张记皮货铺”张珍孝掌柜,他是我舅舅。
进了包头城,你就到处嚷话:‘吴仁厚贩茶回来了’,‘吴仁厚贩茶回来了’,最好让全城的人都知道这个消息。”吴仁厚一脸郑重地对栓子嘱咐。
“好的,二爷。”
栓子接过信件,在一名镖师的陪同下,二人快马加鞭,一路奔驰,不到两日,便到了包头。
“吴仁厚贩茶回来了。”“吴仁厚贩茶回来了。”...
栓子二人骑马奔跑,人还未进包头城,就大声嚷嚷开了,一路喊到“张记皮货”铺门口。
此时,张珍孝正在皮货铺,细心地擦着一张狸子皮上的灰尘,话音刚入耳来,两个年轻小伙子,风尘仆仆的进了店来。
不等他询问,这时,栓子开口了。
“请问您是张记皮货铺张珍孝东家吗?”
“我是张珍孝。你是...”
得到对方肯定答复后,栓子慢慢地从怀中把信件掏出来,然后双手递给了张珍孝,说:“东家,二爷吴仁厚贩茶回来了,这是他给您的信件。”
张珍孝接过信件,撕开信封,看了信的内容,一脸的震惊。
于是,他立马关了铺子,赶往北市找驮队,请驮马师傅们赴官平坝拉货—啥货?茶叶呗。
当天,全包头的人都知道了一件事。
“吴仁厚贩茶回来了。”
“大德盛”二掌柜秦昊,急匆匆地跑进“敬亭轩”茶楼,他是来找杨俊的。
刚进茶门楼子,一不小心就撞上了店小二,被沾了一身的水,然顾不得其他,便问伙计:“你们东家人呢?”
店小二自然是认识秦昊的,说:“东家在楼上一号雅间...”
不等人家说完话,秦昊便“蹬蹬蹬”地往二楼去。
“俊哥,吴仁厚贩茶回来了。”秦昊一脸的喜色,也不敲门,推门而入。
屋子里的人,正喝着茶水,谈着正事,被这么突然打断,都齐刷刷地看着这位冒失鬼。
“不好意思,不知各位东家在此,打扰了。”秦昊赔着笑,拱手道歉,准备退出去。
“大盛德”东家发话了。
“回来。秦掌柜,你刚才在嚷嚷什么?”
“回东家,张记皮货的吴仁厚,他贩茶回来了。”
“什么?噗。”喝茶水的人一听,一口喷了出来。
“各位东家,现在外面都传开了。”秦昊继续解释道。
“开什么玩笑,在座的东家,哪家没试着去贩茶,不都失败了吗?吴仁厚他一个毛头小子,自以为凭着一股子愣劲,走了一回库伦,就能把茶叶贩回来了?”有人提出质疑。
“具体是啥情况,你把知道的详细说说?”有人疑惑、打岔。
“半个时辰前,有两个年轻人骑着马,满城大声嚷喊:‘吴仁厚贩茶回来了’。
我去找张记皮货的张珍孝东家了解情况,他铺子居然关门停业了,我估计差不了。”秦昊分析着说。
王东家说:“各位,今个我先失陪了,改日再聚吧。”
包间的大伙儿,心中藏事,就此散场。
剩下秦昊和杨俊二人,面面相觑。
“秦掌柜,你刚说的靠谱不?要是吴仁厚真回来了,我俩可赚大发了。”杨俊乐滋滋地说。
“嘿嘿,无风不起浪,或许明天就清楚了,可惜当初投得少了点。再说,当初我也没想他真能成功呀!”
“谁说不是呢,比起刚走的几位东家,我们可算幸运的。赶明早去城门口接他去?”
“必须的,同去。”二人开心的笑了起来。
各位东家们从“敬婷轩”茶楼出来,仍能听见街上人们的议论声,只是不知道事情的真假,还是回家打听消息吧。
“老爷回来了,今个回来有点早呀!”王夫人说道,接过他脱下的衣服,挂在衣架上。
“荷花,去把管家叫来。”王东家吩咐道。
“好的,老爷。”王氏的丫鬟荷花出了门,一会儿后,王管家进了屋,问道:“老爷,您有何吩咐?”
“街上到处在嚷嚷“吴仁厚贩茶回来了”,是怎么回事,你清楚吗?”
“回老爷,早些时辰,是有人在满城嚷喊,但还没见着吴仁厚本人回来,消息是真是假,不好确定。”
王东家踱着步子,走来走去,心道:以前,我们王家是包头乃至整个西北数一数二的大茶商,自从江南作乱,武夷山茶路受阻,大少爷去贩茶,不仅失败了,还搭上了性命,根源问题就出在贩茶的路上安全,如果吴仁厚真能把茶叶贩回来了,今后也是一件好事。
于是,王东家说:“你去把几个铺子的大掌柜、二掌柜喊回来,我们商量一下,万一吴仁厚真把茶叶贩回来了,我们该如何应对。”
半个时辰后,各掌柜们都陆续到齐了。
王东家想了想说:“街面上盛传‘吴仁厚贩茶回来了’,我看此事八九不离十,大家都议议。”
“要不我们重金把他邀请来?”
“要不请各大商号谋划一番,让他主动把贩茶路线公布出来,大家一起共享?”
“最好是让他同意,明年我们和他一起去贩茶?”
“事情要是真的,吴仁厚明天就回来了,不如等他回来再说,看看其他商家态度。
我们也可以去迎迎他嘛,城门口热闹点,岂不更好?”
...大家一片热议,等着东家拿主意。
包头的各商号东家、掌柜们都如热锅上的蚂蚁,心急火燎的打听消息的来源,在确定消息属实后,都有了新打算。
当日,一百峰骆驼向官平坝浩浩荡荡而去。
此刻,吴仁厚等人正在官平坝货栈休息。
趁着休息时间,支走仓库看管的人,他悄悄将弥芥戒指内的茶叶拿出一部分放在了三个临时会租来的仓库里,静等驮队的到来。
第二日,包头城,西门口。
张珍孝被大伙推出来,站在了队伍的前排中央,左右是谯东家,王东家,郑东家,“复盛泰”东家,“大盛德”东家,“天成泰”东家、“通和成”东家及各商号的大掌柜,“大盛德”二掌柜秦昊,“敬亭轩”杨俊,杂货铺郑东家、肉铺子张屠夫...
各商号东家、商界贤达、绅士,以及喜欢热闹的群众,一排排的队伍站立,场面那是人山人海,大家都在等待茶叶的到来。
“来了,来了...”
一百峰骆驼驮货物的场面,是极其壮观的。
吴仁厚站在城门篓子上,他用手扳碎了一块块的茶砖,然后大声说:“包头城的各位商界前辈、东家、掌柜、父老乡亲:历时六个月,吴仁厚终于把武夷山的茶叶贩回来了...”说完,他抓起一把砸碎的茶叶,向人群撒去。
他,仿佛在宣泄去来路途的艰难,或是在告诉那些不相信他能把贩茶回来的某些人,或是在向世人宣告包头从此不缺茶叶了。
他,吴仁厚贩茶,活着回来了。
“噼里啪啦”的爆竹声、奏乐声,擂鼓喧天的,敲锣打鼓的,人们的欢喜声,在包头城的上空交织着,声声飘向更远的地方。
吴仁厚敢为天下先,做了第一个敢吃螃蟹的人。
他这次南下贩茶的成功,说明了武夷山的茶路是可以疏通的,预示着北方贩茶的草原之路即将开启。
想想包头城、库伦城、蒙古大草原、买卖城、恰克图、沙俄甚至欧洲诸国的市场,谁不想参与其中分一杯羹呢?这个蛋糕太大了。
或许这次跟着南下贩茶的人,他们一个个都将成为各大商家眼中的香饽饽。
吴仁厚要的就是这个效果,独乐乐不如众乐乐,让大家一起参与开拓茶路。
人多力量大嘛,大家互惠共赢,才能达到吴仁厚心中的理想和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