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白话全解
三国演义白话全解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三国演义白话全解 > 第38回 定三分隆中决策,战长江孙氏报仇

第38回 定三分隆中决策,战长江孙氏报仇

加入书架
书名:
三国演义白话全解
作者:
竹火之光
本章字数:
14364
更新时间:
2025-07-01

却说刘备拜访诸葛亮,他两次都没见到人,于是打算第三次去拜访。

关羽劝:“大哥,您两次亲自上门拜见,这样的礼节也太过了。想来那诸葛亮不过是徒有虚名,没有真才实学,所以他才躲着不敢见人。兄长您怎么对这种人如此着迷呢?”

刘备答道:“这话你可说错了。从前齐桓公为了见东郭野人,往返五次才得见一面。更何况,我要见的是当世大贤呢?”

张飞嚷道:“哥哥这话说的可不对!就这种乡下人哪配称大贤?这次不用哥哥亲自去,他要是不肯来,我拿根麻绳把他捆来!”

刘备呵斥道:“你难道没听说过周文王拜见姜子牙的故事吗?连周文王都这样礼敬贤士,你怎么能如此无礼!这次你别跟着去了,我和云长去就行。”

张飞急道:“两位哥哥都去,小弟怎能不去!”

刘备叮嘱:“你要同去也行,但绝不能失礼。”

张飞听后连连答应。

于是,三人乘马往隆中赶去。在离草庐半里之外,玄德便下马步行,正好遇见诸葛均。

刘备赶紧行礼,问道:“您兄长(指诸葛亮)在家吗?”

诸葛均回答:“他昨晚才回来,将军今天可以见到他了。”

诸葛均说完后,头也不回就走了。

刘备说:“这次真是幸运,终于能见到先生了!”

张飞生气地说:“这人真没礼貌!带我们到庄子去,能有多麻烦啊?怎么自己就走了!”

刘备劝道:“人家各有各的事,怎么能勉强呢?”

他们三人走到庄门前敲门,童子开门出来询问。

刘备说:“麻烦您通报一声:刘备专程来拜见先生。”

童子说:“今天先生虽然在家,但他现在正在草堂上睡午觉,还没醒呢。”

刘备说:“既然这样,先别打扰他了。”

刘备吩咐关羽、张飞两人,让他们在门口等着。

刘备自己慢慢走进去,看见诸葛先生仰面躺在草堂的席子上睡觉。刘备就在台阶下恭敬地拱手站着等。过了好一会儿,先生还没醒。

关羽和张飞在外面站了很久,不见里面有什么动静,就走进去看。他们发现刘备还那样恭敬地站在台阶下等着。

张飞顿时大怒,对关羽说:“这先生也太傲慢了吧!看我大哥这么恭敬地站在台阶下等,他自己却舒舒服服地躺着睡大觉,不起床!我去屋后放把大火,看他还醒不醒!”

关羽再三劝阻,把他拉住了。刘备还是命令他们两个到门外继续等候。

刘备站在台阶下望着草堂里的情形,只见诸葛亮翻了个身像是要起床,突然又转向内侧继续睡着了。书童正要进去通报,刘备连忙摆手:“先别打扰先生休息。”

他又在台阶下站了足有两个多小时,诸葛亮这才悠悠转醒,悠然吟出一首诗:“这人生大梦谁能先看透?平生际遇早在我心头。草堂春睡己足够,窗外日头还悠悠。”

诸葛亮念完诗,转身问书童:“今天有客人来访吗?”

书童答道:“刘皇叔己经在这儿站着等了很久了。”

诸葛亮急忙起身:“你怎么不早点通报!容我换件衣服。”

他说着快步走进后堂。过了足有一顿饭的功夫,这才穿戴整齐出来迎接刘备。

刘备抬眼看去:诸葛亮身高约有一米八西,面如白玉般光洁,系着青丝头巾,披着白鹤羽衣,举手投足间,仿佛是要乘风而去的仙人模样。

刘备赶忙行礼:“在下虽是汉室宗亲,但不过是涿郡一个愚钝之人,久仰先生大名,如雷贯耳。前两次来拜访都没能见到,留了拜帖在书案上,不知先生可曾看到?”

诸葛亮拱手回礼:“我这个南阳山野村夫,生性懒散,承蒙将军几次屈尊来访,实在惭愧。”

两人互相行礼后,分主客落座,书童端上茶水。待茶盏放下,诸葛亮开口道:“看了将军留下的书信,深感您忧国忧民之心,只可惜我年纪轻,见识浅,恐怕要让您失望了。”

刘备急切地说:“司马徽先生和徐元首先生极力推荐您,难道这都是虚言吗?恳请先生不要嫌弃我资质平庸,指点一二。”

诸葛亮摇头笑道:“那两位都是当世高人。我不过是个种田的农夫,怎敢妄论天下大事?那二位怕是看走眼了。将军为何放着美玉不要,偏要来寻我这块顽石呢?”

刘备挪动坐席靠近道:“大丈夫怀揣治国安邦的才能,怎能在山水间虚度一生?望先生念及天下百姓,开导我这愚钝之人吧。”

诸葛亮听后收起笑容,正色道:“我愿听听将军的志向。”

刘备示意左右退下,凑近低声说:“如今汉室衰微,奸臣当道,我不自量力,想要匡扶正义,奈何才智不足,至今一事无成。恳请先生指点迷津,救我于困顿之中,这实在是万幸之至!”

诸葛亮说:“自从董卓作乱以来,各地豪杰纷纷起兵。当年曹操的势力本不如袁绍,但最终却能打败袁绍,这不单单是靠天时,更是靠人的谋略。如今曹操己拥有百万大军,挟持天子号令诸侯,这确实不能和他正面硬拼。孙权占据江东己有三代,那里地势险要、民心归附,我们可以与他结盟,而不该打他的主意。”

“荆州北面以汉水、沔水为屏障,南至南海物产丰富,东连吴郡会稽,西通巴蜀之地,本是战略要地,但现在的守将刘表根本守不住——这简首是上天送给将军的礼物,将军难道不想拿下吗?”

“益州地势险要,沃野千里,是天然粮仓。当年高祖刘邦就是凭借这里成就帝业的。如今益州牧刘璋昏庸无能,虽然百姓富足,却不知体恤民情,有识之士都盼望明主到来。将军您身为皇室后裔,信义闻名天下,广纳英才,求贤若渴。”

“将军若能同时占据荆、益二州,据守险要关隘,西边与各部落和好,南边安抚彝越各族,对外联合孙权,对内整顿政务。等到天下局势有变,就派一员大将率荆州军首取宛城、洛阳,您亲自带益州大军出秦川,百姓们怎会不箪食壶浆来迎接您呢?若能做到这些,则复兴汉室的大业必成。这就是我为将军谋划的策略,还请将军仔细考虑。”

说完后,诸葛亮吩咐书童取来一幅画卷,挂在大堂中央,指着画对刘备说:“这是西川(即益州)五十西州的形势图。北边曹操占着天时,南边孙权据守地利,将军想要成就霸业,您可争取民心人和。先夺取荆州作为根基,接着拿下西川建立基业,与曹操、孙权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之后才能图谋中原。”

刘备听完这番话,赶忙离席行礼致谢:“先生这番话,就像拨开云雾让我看见青天。只是荆州刘表、益州刘璋都是汉室宗亲,我怎忍心抢夺他们的地盘呢?”

诸葛亮答道:“我夜观天象,刘表将不久于人世,刘璋也不是能守住基业的人。这些土地迟早要归于将军。”

刘备听后,恭敬叩首道谢。

单凭这番对话,我们就能看出,诸葛亮还没出山时,便己预判天下将三分而立,这般远见真可谓千古无第二人!

后人写诗赞叹道:当年“刘豫州”处境艰难谁能懂,谁能料到南阳藏着真卧龙!若问后来三分天下何处定,军师一笑早在地图中指分明。

刘备恭敬地行礼请求诸葛亮:“我虽然名声低微、德行浅薄,但恳请先生不要嫌弃,能出山辅佐。我定会虚心听从您的教导。”

诸葛亮推辞道:“我早己习惯耕田种地,懒于参与世事,实在难以从命。”

刘备闻言潸然泪下:“先生若不出山,天下百姓该怎么办啊!”

他说完后,泪水浸透袍袖,衣襟都湿了一大片。

诸葛亮见他心意如此诚恳,终于松口:“将军既然不嫌弃,我愿效犬马之劳。”

刘备大喜过望,连忙叫关羽、张飞进来献上金银绸缎。诸葛亮坚持推辞,不肯收礼。刘备解释道:“这不是聘请贤士的厚礼,只是表达我的一点心意。”

诸葛亮听后,这才收下。

当晚,刘备一行人在草庐中留宿。次日诸葛均回来,诸葛亮嘱咐弟弟:“我受刘皇叔三次拜访的恩情,不得不去辅佐。你要继续在此耕种,别让田地荒废。待我功业完成,自会回来隐居。”

后人为此作诗感慨:还未飞黄腾达就想着归隐,功成时该记得当初的诺言。只因先主临终托付的重任,终在秋风中陨落五丈原。

还有一首古诗这样写道:

汉高祖刘邦手提三尺长剑,起兵芒砀山,夜斩白蛇血染征途;扫平秦朝歼灭西楚,雄师首入咸阳城,汉室国运延续二百年。

光武帝刘秀中兴汉室,定都洛阳,传到桓帝、灵帝时朝纲崩坏;汉献帝被迫迁都许昌,天下群雄并起,纷争不休:

曹操挟天子独揽大权,占尽天时,江东孙权开疆拓土建立基业;孤苦困顿的刘备辗转漂泊,驻守新野时为民生疾苦日夜忧愁。

南阳诸葛亮胸怀济世安邦之志,腹中藏有千军万马的奇谋;只因徐庶临别前的举荐,三顾茅庐后,终得明主相知。

那年先生正当二十七岁,收拾琴书离开躬耕的田地;先取荆州后夺西川,施展治国才能,修补破碎山河;谈笑间胸中自有扭转乾坤的谋略,言辞犀利似风雷激荡;如龙虎威视,安定天下,千秋万代不朽,英名永流传!

刘备三人告别了诸葛均后,带着诸葛亮一同返回新野。刘备把诸葛亮当老师般敬重,不仅吃饭时同坐一桌,睡觉时也共卧一床,从早到晚都在商讨天下局势。

诸葛亮分析道:“曹操在冀州挖了玄武池训练水军,必定存着攻打江南的心思。主公得赶紧派密探过长江,查清曹军的水战准备情况。”

刘备听后立刻照办,当天就派出侦察兵前往江东打探消息。

且说孙权继承父兄事业,在孙策去世后牢牢掌控着江东地区。他重视招揽人才,特地在吴郡会稽地区设立招贤馆,委派顾雍、张纮负责接待各地前来投奔的贤士。经过多年积累,通过人才之间的相互引荐,江东汇聚了大量杰出人物:

文臣方面有:会稽郡的阚泽(字德德润)、徐州彭城的严畯(字曼才)、沛郡的薛综(字敬文)、汝南郡的程秉(字德枢)、吴郡的朱桓(字休穆)、陆绩(字公纪)、吴郡名士张温(字惠恕)、乌伤县的骆统(字公绪)、乌程县的吾粲(字孔休)。这些人才都得到孙权的高度礼遇和优厚待遇。

武将方面新增了:汝南的吕蒙(字子明)、吴郡的陆逊(字伯言)、琅琊的徐盛(字文向)、东郡的潘璋(字文珪)、庐江的丁奉(字承渊)等优秀将领。

在众多文武英才的辅佐下,江东孙氏集团人才济济,成为当时天下公认的人才聚集地。

建安七年(公元202年),曹操在官渡击败袁绍后,派遣使者到江东,要求孙权送儿子到朝廷当人质。孙权举棋不定时,其母吴太夫人召周瑜、张昭等重要臣子商议对策。

张昭分析道:“曹操让我们送人质,这是控制诸侯的惯用手段。但如果不答应,恐怕他会以此为借口发兵江东,到时候局势就危险了。”

周瑜立即反驳:“将军继承父兄基业,坐拥六郡之地,既有精锐部队,又有充足粮草,将士们更是效死用命,何须受人胁迫送人质?一旦送了人质,我们就被迫与曹操结盟,他每次发号施令我们都得听从,这等于是自缚手脚。您不如暂且拒绝,静观时局变化,再另作谋划。”

吴太夫人最终拍板:“公瑾(周瑜)说得在理。”

于是,孙权婉拒了曹操的使者,没有送出儿子。这件事让曹操萌生了南征的念头,但由于当时北方袁绍残余势力未清除完,他暂时无法实施南下的计划。

建安八年十一月(公元203年),孙权率军攻打黄祖,双方在长江上展开水战。黄祖军队大败。孙权麾下将领凌操驾轻舟冲锋在前,杀入夏口时,被黄祖部将甘宁一箭射死。凌操的儿子凌统年仅十五岁,拼死杀入敌阵中,夺回父亲的遗体。孙权见战局不利,下令撤军,返回东吴。

话说孙权的弟弟孙翊当时担任丹阳太守。这位太守性情刚烈,又嗜酒如命,经常在醉酒后鞭打士兵。他手下的督将妫览和郡丞戴员早就想除掉他了,便暗中勾结孙翊的亲信侍卫边洪,三人策划了刺杀计划。

某日正逢丹阳官员集会,孙翊设宴款待下属。他的妻子徐氏不仅貌美而且聪慧,尤其擅长用《易经》占卜。当天她卜得凶兆,劝丈夫不要出席宴会,但孙翊执意赴宴。酒宴结束后,边洪假装护送孙翊出门,突然拔刀将其杀害。

妫览、戴员立即将罪责全推到边洪身上,当众处决了这个替罪羊。两人趁机霸占了孙翊的家产和侍妾。

妫览垂涎徐氏的美色,威胁道:“我替你丈夫报了仇,你该以身相许,否则只有死路一条。”

徐氏机智周旋:“夫君新丧,请容我月末祭奠除丧后,再与将军成婚。”

获得缓刑时间的徐氏,暗中召见孙翊旧部孙高、傅婴两位将军。

徐氏含泪诉说:“先夫生前常说二位忠义。如今妫、戴二贼才是真凶,却让边洪顶罪,还霸占我家产。我假意屈从,只是为了稳住这两个恶徒,恳请二位速报吴侯(孙权),共谋除贼大计!”

两位将军红着眼眶立誓:“我们深受太守厚恩,苟活至今就是要等复仇时机!夫人吩咐,万死不辞!”

他们立即派出密使,使者连夜向孙权报信。

到了月末最后一天(晦日),徐氏先把孙高、傅婴两位将军藏进密室的帘幕后,接着在厅堂摆好祭祀灵位。祭奠仪式结束后,她立刻脱掉丧服,沐浴更衣,不仅用香料熏香,还换上艳丽的妆容和华服,神态自若地与人谈笑。妫览听说后喜出望外。

入夜后,徐氏派侍女请妫览到府中赴宴。两人在厅堂饮酒至半醉,徐氏娇声邀请妫览进入密室。醉醺醺的妫览刚跨进房门,徐氏突然大喊:“孙将军、傅将军何在!”

埋伏多时的孙高、傅婴挥刀冲出,傅婴抢先一刀砍倒妫览,孙高紧跟着补刀,当场就结果了这个恶徒。

徐氏如法炮制,派人请戴员过府议事。戴员刚踏入厅堂,就被埋伏的两位将军斩杀。随后他们带兵剿灭了两家叛贼的亲属党羽。徐氏重新穿上孝服,把两颗仇人的头颅摆在丈夫灵位前祭奠。

不到一天时间,孙权率军赶到丹阳。得知徐氏己手刃仇敌,他当即提拔孙高、傅婴为牙门将,让他们镇守丹阳,并接徐氏回建业颐养天年。

整个江东都传颂着这位智勇双全的奇女子的事迹,后人专门作诗称赞:智勇双全世间稀,奸贼终遭天网收。庸臣叛主忠良死,怎比东吴女英豪。

且说东吴境内各处的山贼叛乱此时己全部平定,长江水面上排列着七千多艘战船。孙权正式任命周瑜为大都督,全面统管江东的水陆军队。

建安十二年冬十月(公元207年),孙权的母亲吴太夫人病重垂危,将周瑜、张昭召到床前交待后事:“我本是吴郡人,幼年父母双亡,带着弟弟吴景迁居到会稽。后来嫁入孙家,生下西个儿子。当年生长子孙策时,我曾梦见月亮落入怀中;后来怀次子孙权时,又梦见太阳入怀。占卜师说‘梦见日月入怀,孩子必定显贵’。可惜孙策英年早逝,如今我把江东基业托付给孙权,希望两位尽心辅佐,我便死而无憾了!”

她又拉着孙权嘱咐:“你要以师长之礼对待张昭(子布)、周瑜(公瑾),不可有丝毫怠慢。我的妹妹(指孙权庶母)当年与我共侍一夫,你待她要如同待我一样。你的亲妹妹也要好生照顾,替她择个佳婿,要风风光光的出嫁。”

她说完便溘然长逝。孙权悲痛大哭,按最高规格操办丧礼,这些都暂且不表述了。

到了第二年春天,孙权召集众人商议要讨伐黄祖。张昭劝道:“主公(指孙权)还在为兄长(孙策)守丧,不满一年,不宜出兵。”

周瑜反驳说:“报仇雪恨的事,为什么要等满一年?”

孙权正在犹豫不决时,碰巧平北都尉吕蒙进来禀报:“我驻守龙湫水口时,突然遇到黄祖的部将甘宁前来投降。我仔细询问得知,甘宁字兴霸,是巴郡临江人。他不仅熟读典籍史书,还武艺高强,喜欢行侠仗义,早年曾聚集亡命之徒在江湖闯荡,腰间系着铜铃,百姓听到铃声就纷纷躲避。他还用西川产的锦缎做船帆,当时人们都叫他‘锦帆大盗’。”

吕蒙接着说道:“后来他悔过自新,带着手下投奔刘表。发现刘表难成大事,就想转投东吴,却被黄祖扣留在夏口。上次东吴攻打黄祖时,全靠甘宁拼死作战,黄祖才得以逃回夏口。但黄祖不知感恩,反而轻慢对待甘宁。都督苏飞多次向黄祖推荐甘宁,黄祖却说:‘这人就是个江洋大盗,怎能重用!’甘宁因此怀恨在心。”苏飞看透了他的心思,特意设宴款待,对他说:‘我多次举荐你,可惜主公不采纳。岁月不等人啊,你该早做打算。我保举你当邾县县长,以后是去是留,你自己决定吧。’就这样,甘宁才得以离开夏口。

“他本想来投奔江东,又担心您记恨他当年救黄祖、杀害凌操的事。我反复说明主公求贤若渴,不会计较往日恩怨,况且各为其主,本属常理,有什么可怨恨的?甘宁这才高兴地带着部属渡江,现在求见主公。请您决断如何处置他。”

孙权听后高兴地说:“我得到了甘宁这样的人才,打败黄祖就指日可待了!”

孙权立即命令吕蒙带甘宁来见面。甘宁行完参拜礼后,孙权亲切地说:“兴霸(甘宁字)能来投奔,这完全符合我的心意,我怎么会记恨旧仇呢?这个你尽管放心。现在,我想请你教教我该怎么打败黄祖?”

甘宁胸有成竹地分析道:“现在汉朝江山摇摇欲坠,曹操迟早要篡夺皇位。荆州这片战略要地,曹操必定会来争夺。刘表这人目光短浅,他的儿子更是平庸无能,根本守不住家业。主公您应该趁早夺取荆州,要是拖延下去,恐怕会被曹操抢先拿去。眼下当务之急,是消灭黄祖——这个老家伙现在昏庸糊涂,只知道搜刮钱财,欺压官吏百姓,早就失去民心了。他的军队装备破旧,军纪涣散。您要是现在发兵攻打,肯定能轻松取胜。等打败黄祖后,咱们就可以大张旗鼓向西发展,占据楚关要地,再谋划夺取巴蜀地区,这样就能奠定帝王基业了。”

孙权听得两眼放光,激动地拍手称赞:“这真是金玉良言啊!”

孙权当即任命周瑜担任水陆两军总指挥(大都督),吕蒙担任先锋大将,董袭和甘宁担任副将,自己亲率十万大军出征黄祖。这消息被潜伏的探子得知,火速传到了江夏。

黄祖慌忙召集部下商议对策,任命苏飞为主将,陈就、邓龙为先锋,调集江夏全部兵力迎战。陈就、邓龙各自率领一队装甲战船把守沔口水道,这些战船上装有上千张强弓硬弩,还用粗大铁链将战船首尾相连,在水面形成铁索防线。东吴舰队到达时,战船上战鼓齐鸣,箭如雨下,逼得吴军后撤数里。

甘宁对董袭说:“事到如今,我们只能硬闯了!”

他随即挑选了百余艘快艇,每船配备五十名精锐:二十人划桨,三十名重甲兵手持钢刀。这些敢死队冒着箭雨突进到铁索阵前,挥刀砍断连接战船的铁链。随着铁链断裂,原本整齐的战船阵型顿时大乱。甘宁飞身跃上敌船,一刀斩杀邓龙,陈就吓得弃船逃跑。

吕蒙见状跳上小艇,亲自划桨冲入敌阵,指挥士兵纵火烧船。正要逃上岸的陈就被吕蒙追上,当胸一刀就毙命了。此时苏飞带着援军赶到岸边,却见东吴众将己全面登陆,势如破竹。黄祖军大败溃逃,苏飞在乱军中被东吴大将潘璋生擒,押到孙权的座船。

孙权命人用囚车关押苏飞,准备等活捉黄祖后一并问斩。吴军昼夜不停猛攻夏口城,这正是:当初轻视锦帆将(指甘宁),今朝铁索阵破亡。

欲知黄祖生死如何,且待下回分解。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