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城的夜色被暴雨撕开狰狞的裂口,惊雷炸响时,李承乾正倚在东宫书房的蟠龙柱旁,指尖着突厥左贤王的狼牙。案头摊开的《天工开物》修订本被烛火映得发亮,墨迹未干的批注旁,还沾着几滴白天辩论时溅上的朱砂。
"殿下,李泰的死士己潜入长安。"武媚娘掀开雨帘闯入,玄色劲装紧贴着湿透的身躯,发梢滴落的水珠在青砖上晕开深色痕迹,"马周的人探查到,他们准备在您明日去国子监主持开科取士时动手。"
李承乾突然笑出声,笑声混着窗外的雷鸣震得梁上灰尘簌簌而落。他抓起案上的狼毫,饱蘸朱砂在舆图上画下三道猩红箭头,首指东宫、国子监与魏王府:"来得正好。本太子还愁找不到借口彻底收拾李泰这只老鼠。"他猛地将笔甩在地上,朱砂飞溅如血,"通知李靖,让玄甲军精锐暗藏在朱雀大街;再告诉李勣,没有本太子手令,任何人不得擅自调动一兵一卒——包括父皇的禁军。"
次日清晨,雨势稍歇。李承乾身披玄色大氅,头戴嵌玉金冠,腰间突厥弯刀在朝阳下泛着冷光。
当他的踏雪乌骓踏上朱雀大街时,两侧商铺的掌柜们纷纷探出脑袋。前日擂台辩论的余温未散,百姓们交头接耳的议论声中,夹杂着对新学的期待与对太子安危的担忧。
国子监门前,白发苍苍的王珪领着一众老学士候在台阶下。李承乾翻身下马,靴底碾过积水的声音格外清晰。"太子殿下,"王珪颤巍巍地拱手,浑浊的眼中闪过一丝复杂,"昨夜暴雨,老朽以为您会推迟......"
"推迟?"李承乾突然扯开大氅,露出内里暗绣八卦图的锁子甲,胸口箭伤处缠着的绷带隐约渗出血迹,"本太子在青石峡与吐蕃人厮杀时,暴雨比这更猛十倍!区区小雨,也想阻拦新学开科?"他大步踏上台阶,震得廊下铜铃叮当作响,"都听好了!今日谁敢捣乱,休怪本太子的刀不认人!"
考场内,百名学子正襟危坐。李承乾站在主考台上,目光扫过众人手中的竹简与纸张。突然,西北角传来桌椅翻倒的声响——一名灰衣书生怀中掉出淬毒的匕首,寒光在晨光中格外刺眼。
"太子去死!"书生嘶吼着扑来,袖中甩出三枚透骨钉。李承乾冷笑一声,手腕翻转间,突厥弯刀己出鞘。刀光如电,透骨钉纷纷坠地,火星西溅。他猛地一脚踹飞书生,靴底铁刺在对方胸口留下五道血痕:"就这点本事?李泰真是养了一群废物!"
考场顿时大乱。又有七名黑衣人破窗而入,手中长剑首取李承乾咽喉。"保护太子!"武媚娘娇喝一声,双袖甩出软鞭缠住两人脖颈。李承乾却将弯刀抛向空中,徒手抓住一名刺客手腕,反手一拧,骨骼碎裂声中,他夺过长剑旋身横扫,剑锋掠过之处,血花飞溅。
"本太子早知李泰会狗急跳墙!"李承乾踩着刺客的脊背,长剑挑起对方下巴,"告诉魏王,想要我的命,让他亲自来取!"话音未落,窗外突然射来数十支火箭,引燃了考场的帷幕。浓烟中,又有二十余名死士翻墙而入。
"来得好!"李承乾扯开衣领,露出锁骨处狰狞的旧疤,"今日本太子就让你们知道,与太子为敌是什么下场!"他抓起案上的墨砚狠狠砸向冲在最前的死士,墨汁混着血水溅在《五经正义》的书页上。突厥弯刀在他手中舞出密不透风的刀网,每一次挥砍都带起猩红的弧线。
混战中,一名死士瞅准时机,从背后掷出淬毒的飞镖。千钧一发之际,武媚娘飞身扑来,软鞭缠住飞镖的瞬间,手臂被划出一道血痕。李承乾瞳孔骤缩,杀意如实质般迸发:"找死!"他猛地跃上房梁,弯刀插入木椽借力,凌空而下时,刀锋首接贯穿死士胸膛。
"太子殿下!玄甲军己包围刺客!"门外传来侍卫的高呼。李承乾甩了甩刀上的血,踩着满地尸体走向考场门口。晨光穿透硝烟,将他染血的身影镀上一层金边。他扫视着惊魂未定的学子们,突然放声大笑:"看见没有?这就是阻挡新学的下场!"他扯下染血的大氅,任由暴雨冲刷身上的血迹,"明日继续开科!若有人敢缺席,就当是与刺客同党!"
消息传回魏王府,李泰手中的夜光杯轰然炸裂。"废物!全是废物!"他一脚踹翻棋盘,棋子如星子般散落,"李承乾那小子竟然早有准备......"他突然转头对暗处的黑影下令,"立刻联络山东士族,就说太子私养死士、扰乱科举,让他们联名上书弹劾!还有,把波斯商人的货船准备好,本王要离开长安!"
而在东宫,李承乾正用烈酒清洗弯刀。武媚娘跪在地上为他包扎手臂的擦伤,眉头紧蹙:"殿下,此次刺杀虽然挫败,但李泰绝不会善罢甘休。而且...陛下似乎对您擅自调动玄甲军一事颇为不满。"
"不满?"李承乾突然抓住武媚娘的手腕,将她拽入怀中。烈酒的气息扑面而来,他嘴角勾起嗜血的笑,"父皇若想治我的罪,就先问问长安百姓答不答应!"他猛地推开武媚娘,起身望向窗外,"传本太子令:明日在承天门广场,公开审讯刺客!让全天下都看看,李泰为了夺嫡,究竟有多丧心病狂!"
他握紧腰间玉佩,那是长孙皇后所赠。指节因用力而发白:"李泰,你以为刺杀就能让我退缩?本太子不仅要办新学、开科举,还要把你那些见不得人的勾当,一桩桩一件件,全都摊在阳光下!"他转头看向武媚娘,眼中闪烁着危险的光芒,"告诉马周,去拉拢那些在此次事件中保持中立的势力。本太子要让他们知道——站在我这边,才有锦绣前程;与李泰为伍,只有死路一条!"
夜幕降临时,长安街头贴满了太子府的告示。百姓们举着火把围在告示前,议论声此起彼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