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金甲:重生黄巢定乾坤
长安金甲:重生黄巢定乾坤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长安金甲:重生黄巢定乾坤 > 第36章 收编流民补兵力

第36章 收编流民补兵力

加入书架
书名:
长安金甲:重生黄巢定乾坤
作者:
胡说六道
本章字数:
4884
更新时间:
2025-06-30

龙门山据点内,篝火熊熊燃烧,映照着义军将士们疲惫却坚毅的脸庞。虎牢关、函谷关的捷报传来,让整个营地都沉浸在一片喜悦之中,但黄巢却没有丝毫放松。

他站在营地中央,望着不断涌入的流民,眉头紧锁,心中思索着如何将这些无家可归的人转化为义军的力量。

这些衣衫褴褛的身影,既是亟待拯救的苍生,也是扭转战局的关键筹码——前世史书里黄巢起义失败的教训犹在眼前,作为开挂的存在,能否妥善安置流民,将决定这支义军究竟是流寇,还是真正的王者之师。

流民们大多来自洛阳周边,他们有的是被唐军强征赋税,被迫逃离家园;有的是因战乱失去了亲人,流离失所。

他们眼神中充满了恐惧和绝望,许多孩子饿得哇哇大哭,老人们有气无力地瘫坐在地上,妇女们则紧紧抱着仅有的一点家当,生怕被人抢走。

黄巢看着这一幕,内心翻涌着复杂的情绪:愤怒于唐王朝的腐朽,悲悯于百姓的苦难,同时也涌起一股使命感——这一世,他绝不能再让这些人重蹈历史覆辙。

“将军,这些流民怎么办?”尚让走过来,看着眼前的惨状,心中也满是不忍,“我们的粮草储备有限,若全部收留,恐怕支撑不了多久。”尚让望着堆积不多的粮垛,眉头紧蹙。作为义军的谋士,他不得不从现实角度考量,可当目光扫过流民中那个抱着死去孩子的妇人时,他又暗暗唾弃自己的“理智”——若连百姓都不愿救,起义又有何意义?

黄巢沉思片刻,说道:“乱世之中,百姓是根基。若弃他们不顾,我们与那残暴的唐军又有何异?况且,这些流民中不乏精壮之士,若能收编,可为我军增添战力。”可心底却在默默计算着粮草消耗与兵力增长的平衡点。“传令下去,在营地周围搭建临时帐篷,安置流民。同时,设立登记处,对所有流民进行登记,详细记录他们的姓名、年龄、籍贯以及特长。”

尚让领命而去,不一会儿,营地便忙碌起来。士兵们开始搭建帐篷,医兵们则在一旁设立临时医馆,为患病的流民诊治。阿青穿梭在流民之中,看着那些骨瘦如柴的身躯,心中一阵酸楚。自己的童年,也是在这样的乱世中度过,若不是遇到师父,传授她医术,恐怕早己饿死街头。“大家排好队,不要拥挤!有病的先到医馆这边来!”她大声喊道,声音中带着一丝疲惫。

当她的目光落在一个躺在地上的老人身上时,医者的本能让她立刻快步走过去。蹲下身子为老人把脉时,阿青的手指微微颤抖——这脉象虚弱得几乎难以察觉,仿佛风中残烛。“老人是气血两虚,加上饥饿过度,导致身体虚弱。”她对身旁的医兵说道,声音不自觉地放轻,生怕惊醒了那脆弱的生命,“快去熬一碗人参黄芪粥,人参大补元气,黄芪补气升阳,二者合用,可快速补充老人的气血。”看着医兵匆匆离去的背影,阿青默默祈祷:一定要救回来,一定要……

在安置流民的同时,收编工作也在紧张进行。义军将领们在登记处仔细筛选,将那些身强力壮、有战斗意愿的流民挑选出来。一个名叫张虎的年轻人引起了黄巢的注意。张虎身材魁梧,眼神狠辣,面对将领们的询问,毫不畏惧。

“我要加入义军!”张虎大声说道,“唐军烧了我的村子,杀了我的父母,我要为他们报仇!”充满了仇恨的声音响起,拳头更是捏得紧紧的。

黄巢看着他,仿佛看到了记忆里,当年那个揭竿而起的自己,也看到了无数被唐王朝逼上绝路的百姓。“好!从今日起,你就是义军的一员。只要跟着我们,定能为你父母报仇,还天下一个太平!”他拍了拍张虎的肩膀,这句话既是承诺,也是对自己的鞭策——若不能实现,又有何颜面面对这些将性命相托的人?

像张虎这样的人还有很多,他们怀着对唐军的仇恨,怀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纷纷加入义军。短短几日,义军便收编了数千流民,兵力得到了极大补充。

凡事有好就有坏,一些流民习惯了流浪生活,不愿受到军队纪律的约束;还有些人对义军心存疑虑,担心加入后会遭遇不测。

黄巢站在一块高地上,看着那些犹豫徘徊的流民,内心有些焦急,信任如同丝线,一旦断了便难以修复。“各位父老乡亲,我们义军起义,是为了推翻唐王朝的腐朽统治,让天下百姓都能过上好日子。”他大声说道,目光扫过人群中那个抱着孩子的年轻母亲,“我们不抢百姓一针一线,不欺压弱小。加入我们,你们不仅有饭吃,有衣穿,还能为家人报仇,为天下苍生谋福!”黄巢不断的游说着,首到口干舌燥。

对于那些不愿加入的流民,黄巢虽然有些失落,但还是下令为他们提供足够的粮食和衣物。他望着那些渐渐远去的身影,心中默念:总有一天,你们会明白,这支义军是为了谁而战,而你们也会乖乖的投入过来。

在收编精壮流民的同时,如何安置老弱病残也成了一个难题。黄巢下令,在营地附近设立专门的安置点,由医兵和部分士兵负责照顾。阿青主动承担起了安置点医馆的主要工作。每天面对大量病人,她的身体早己疲惫不堪,可每当看到孩子们喝下药粥后露出的笑容,听到老人们用微弱的声音说“谢谢”,她便觉得一切都值得。

“这个孩子是营养不良导致的体弱多病,需用山药、芡实、莲子熬粥,长期食用,可健脾益胃,增强体质。”阿青对负责做饭的士兵说道,“《本草经百种录》记载,山药能补脾养胃,生津益肺;芡实可益肾固精,补脾止泻;莲子养心安神,益肾涩精,此三者搭配,对调理虚弱体质大有裨益。”她一边说着,一边回想起师父教她辨认草药时的场景,此刻,她终于理解了医者“悬壶济世”西个字的分量。

在义军的努力下,流民们逐渐安定下来。他们感受到了义军的关怀和温暖,对黄巢和义军的信任也越来越深。许多流民主动为义军提供帮助,有的帮忙运送粮草,有的充当斥候,为义军打探消息。

黄巢看着营地内忙碌而有序的景象,心中感到欣慰。这一波操作他己经血赚了,收编流民不仅补充了兵力,更重要的是赢得了民心。有了百姓的支持,义军就有了战胜一切困难的力量。

“传令下去,明日开始,对新收编的士兵进行训练。”黄巢对尚让说道,“同时,继续加强洛阳外围的防御,防止唐军反扑。”下达命令时,黄巢的目光望向洛阳城的方向,那里即将迎来一场恶战,但他不再像前世那般迷茫——因为身后,站着千千万万相信他的百姓。

尚让拱手应道:“遵命!属下这就去办。”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