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金甲:重生黄巢定乾坤
长安金甲:重生黄巢定乾坤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长安金甲:重生黄巢定乾坤 > 第51章 不战而得郑州城

第51章 不战而得郑州城

加入书架
书名:
长安金甲:重生黄巢定乾坤
作者:
胡说六道
本章字数:
4776
更新时间:
2025-07-01

三日后,黄巢亲率三万义军,浩浩荡荡向郑州进发。队伍行至郑州城外十里处,便见前方尘土飞扬,一队人马疾驰而来。为首之人正是王彦章,他身着崭新的义军战甲,神情虽还有几分不自然,但眼中己没了昔日的戒备。

“黄将军!”王彦章远远便下马拜倒,“末将有眼无珠,如今愿率郑州军民归降,望将军收留!”

黄巢快步上前,双手扶起王彦章:“王将军能弃暗投明,实乃我义军之幸,天下百姓之福!”他目光扫过王彦章身后的降军,朗声道,“从今往后,诸位皆是我义军的兄弟,只要奋勇杀敌,建功立业,定能得到应有的奖赏和升迁!”

三万义军齐声高呼,声震西野。这高呼之声,如惊雷炸响在郑州城头,也炸响在每一个守城唐军的心中。曾经,他们为了那微薄的军饷,为了那遥不可及的赏赐,在这腐朽的朝廷下卖命。如今,听到义军这般充满希望的承诺,不少人眼中泛起了光亮。

郑州城门缓缓打开,厚重的城门发出吱呀的声响,仿佛是这座饱经战乱城池的叹息。城中百姓听闻义军进城,纷纷走出家门,街道上渐渐挤满了人。他们衣衫褴褛,面黄肌瘦,许多人身上还带着因战乱和疾病留下的伤痕。但此刻,他们的眼中却闪烁着希望的光芒。

张阿婆牵着孙儿,站在人群的最前方。她望着缓缓走来的义军队伍,浑浊的眼中满是泪水。“娃,你看,义军来了,咱们以后再也不用饿肚子了。”她声音颤抖,轻抚着孙儿的头。孙儿似懂非懂地点点头,小手紧紧攥着一块硬得硌牙的面饼,那是他三天来唯一的食物。

“听说了吗?义军在洛阳开仓放粮,还给百姓发药!”人群中,一个精瘦的汉子压低声音对身旁的老者说道。老者布满皱纹的脸上露出惊喜:“当真?那咱们这把老骨头,说不定还能多活几年!前儿个我家婆娘咳血,郎中说要五贯钱抓药,可咱们全家半年都没见过铜钱了……”

“可不是!”卖菜的刘婶挤过来,怀里还抱着个面黄肌瘦的女娃,“我听从陈桥驿过来的人讲,义军的医兵会用草药熏屋子防瘟疫,连快断气的人都能救回来!”她话音未落,周围百姓便纷纷围拢,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

百姓们自发地拿出家中仅有的食物,虽然不过是些粗糠窝头、野菜稀粥,但他们却毫不吝啬。有人端着一碗清水,碗边还放着几片洗净的薄荷叶,这是他们能拿出的最好招待。“将军,喝点水吧,解解渴!”一位老汉颤巍巍地捧着碗,眼中满是恳切。

黄巢下马,接过老汉手中的碗,一饮而尽:“多谢父老乡亲!我黄巢在此立誓,定要推翻这腐朽的唐王朝,让天下百姓都能吃饱穿暖,不再受战乱之苦!”他的声音被风带着,传入每一个百姓耳中。

“老天爷开眼啊!”人群中突然传来一声哭喊。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妇人跪在地上,对着义军队伍不停磕头,“我儿子上个月被唐军抓去充壮丁,到现在生死未卜……求求你们,救救我家孩子吧!”她的哭声撕心裂肺,引得周围百姓纷纷落泪。

“大娘莫急!”黄巢快步上前扶起老妇人,“待我军安顿下来,定派人西处寻访!唐军强征壮丁的恶行,我定要让他们血债血偿!”他转头对尚让下令:“即刻张贴告示,严禁义军扰民,凡掳掠百姓、强征民夫者,立斩不赦!”

进入郑州城后,黄巢立即下令安抚百姓。在他心里,民心才是立足之本,就如同中医治病,需先安抚病人心神。他让阿青带着医兵队在城中设立医棚,救治那些因战乱和疫病而患病的百姓。

“《伤寒杂病论》云:‘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如今这满城百姓,多是因饥寒交迫,外感风寒,内里虚损。”阿青一边说着,一边指挥医兵们熬制汤药,“快去准备桂枝、芍药、生姜、大枣、甘草,熬制桂枝汤,调和营卫;再准备些黄芪、党参、白术,配上当归、熟地,熬制当归补血汤,为百姓补气血。”

医棚内,一位年轻的母亲抱着高烧不退的孩子,满脸焦急地跪在阿青面前:“大夫,救救我的孩子!他己经烧了三天了,求求您!”阿青连忙扶起她,仔细为孩子把脉。孩子的小手滚烫,脉搏急促而微弱,舌苔黄腻,口中呼出的气息带着一股酸腐味。

“孩子这是外感风热,内里积食。”阿青一边说着,一边写下药方,“用银翘散加减,银翘解毒,疏散风热;再加上山楂、神曲、麦芽,消食导滞。”她亲自监督医兵抓药、煎药,看着孩子喝下汤药,才稍稍松了口气。

“这药……真的不要钱?”孩子母亲捏着衣角,怯生生地问。阿青笑着点头:“不要钱。黄将军说了,只要是百姓患病,义军医馆一律免费救治。”周围排队的百姓闻言,纷纷跪地叩谢,此起彼伏的“青天大老爷”让医棚内暖意涌动。

与此同时,尚让带领士兵清查城中防务,孟岩则负责安抚城中士族和富商。黄巢来到郑州官府,看着那斑驳的墙壁,积满灰尘的桌椅,心中感慨万千。这里曾是压榨百姓的衙门,如今,却将成为他救治天下的起点。

“传令下去,明日开始清点官府库银。”黄巢对尚让说道,“一部分充作军饷,购置粮草、兵器;一部分赈济贫民,让百姓们能熬过这个冬天。”他环视一圈,“我们要让百姓知道,我义军不是为了掠夺,而是为了救他们于水火之中。”

夜色渐深,郑州城却灯火通明。医棚里,阿青还在为百姓诊治;街道上,义军士兵在巡逻,守护着这座刚刚归附的城池;官府内,黄巢与谋士们还在商议着下一步的战略。

街角的破庙中,十几个流民挤在一起。“听说义军要分田地?”一个断了右臂的汉子喃喃道,“我这条胳膊就是被唐兵砍的……要是真能有块地,哪怕累死在田里,也比当流民强。”“可不是!”旁边的妇人哄着哭闹的婴儿,“我家那口子,就是交不起‘青苗税’,被逼跳了井……”

远处,义军士兵送来热腾腾的米粥。捧着粗陶碗,流民们的手不住颤抖。“这粥……有肉香!”一个孩童惊喜地叫起来。士兵们笑着解释:“黄将军吩咐,每锅粥都要加野菜和碎肉,让大家吃饱!”

郑州城外,秋风依旧呼啸,但城中却充满了生机与希望。百姓们围坐在火堆旁,喝着义军送来的热粥,谈论着未来的生活。“听说义军要分田地给咱们,以后咱也能有自己的地种了。”“是啊,而且还有免费的药可以治咱这一身的病。”“这日子,总算是有盼头了!”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